英國公投脫歐讓“黑天鵝”一詞開始被世界廣泛知曉。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以此為開端,原本寓意極為罕見的黑天鵝事件似乎成了英國的某種常態。本月初,英國舉行大選,首相特蕾莎·梅原本信心滿滿,意在借此鞏固保守黨執政地位,從而為脫歐掃清國內障礙,沒成想卻意外慘敗,不僅失去多數黨地位,使英國國會淪落為“懸浮國會”,其個人政治前途與英國國運同樣處于不可預知的迷茫之中。因為,誰也無法確定下一只黑天鵝將何時飛臨倫敦上空。
曾經輝煌一時的“日不落帝國”何以一再落入黑天鵝噩夢之中?筆者認為,英國今天所面臨的內政外交的彷徨失措,以及不斷遭遇的恐襲傷害,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與社會的發展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二戰結束后,英國的霸權國地位早已由美國接管,綜合國力處于一個緩慢下落的過程。當然,在這個時間段中,英國政府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科技與民生事業中,英國社會與民眾普遍享受了和平與發展的紅利。然而,歷史發展規律的作用在于,沒有恒久不變的苦難,也沒有恒久不變的幸福,隨著英國在國際社會中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國內長期被掩蓋的各種矛盾與積弊正在不斷顯露出來,對政府所構成的挑戰越來越嚴峻而復雜。譬如有人口與社會學家已經指出,今天的英國在人口學意義上已經進入了日漸衰弱的新時期。
其次,自“9·11”事件以來,在梅上臺之前,英國先后經歷了布萊爾、布朗與卡梅倫三任首相,由于英國獨特的代議制政治體制,使得他們囿于選情或民調所限,最終都以被迫辭職為執政生涯終結,加劇了英國政府政策無法連貫的缺陷。比如從布萊爾執政后期開始,英國就為高失業率、高房價等經濟問題所困擾,但布朗與卡梅倫或受困于金融危機,或糾纏于分裂主義問題,始終未能就緩解這個問題形成一個連貫性方案。與此同時,大量的經濟振興或基礎設施改造計劃為低效率的議會政治所耽誤,阻礙了英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再次,從近期來看,受傳統孤立主義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一些保守主義政客的煽動,英國社會的保守主義出現了回潮的趨勢,脫歐派獲得公投勝利就是重要的證據。梅在這方面更是起到了火上澆油的負面作用。事實上,對英國民眾,特別是年輕選民而言,他們更關心高學費導致的債務負擔、工作缺少保障、收入降低、房價飆升等問題。然而梅政府始終無視這些意見,反而蓄意加速所謂“硬脫歐”的進程,將更為重要的社會民生問題拋在一旁,這樣的做法當然激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乃至動蕩。
最后,英國政客的投機主義思維應該受到譴責。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脫歐公投,再到此次梅政府提前舉行大選,這些政客利用各種場合大肆宣揚自己偏激的政治主張,枉顧政治家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將責任推給公投以逃避責任。與此同時,一些政客還往往像賭徒一般,將國家的前途通過大選予以押注,希望借民眾之手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從而達到強行推動一些政策的目的,最終將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拖入了黑天鵝的噩夢之中。
(作者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戚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