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記者 白云怡】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是地理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但這個“天涯之國”又是和中國最親密的國家之一。智利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也是第一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簽署雙邊協議、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以及同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智利總統巴切萊特來華訪問和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這位南美“鐵娘子”就兩國深化合作暢所欲言,她認為中國代表著“一股積極的影響力”,是追求開放和市場一體化的典范。
“一帶一路”幫拉美加強在中亞地區的存在
環球時報:很多讀者關心,智利并不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但對“一帶一路”倡議和此次高峰論壇都非常重視,請您談談背后的原因?
巴切萊特:對我們來說,能參加這次論壇非常重要,因為這次論壇是標志著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們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和智利多年來一直秉持的貿易開放政策非常契合。它的目標是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水平,將各個國家都納入到全球價值鏈之中,這十分符合智利的發展戰略,也將為智中關系開啟一個新階段:兩國可以不再僅限于現有的原材料進出口關系,而是拓展一些可以有更多合作的新領域。
此外,智利,甚至可以說整個拉丁美洲,都十分希望加強自身在中亞地區的存在,而這屆論壇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前來參加這次論壇,既代表著智利對參與這項中國倡導的偉大提議的興趣,也是在彰顯兩國之間緊密的聯系。
確實,智利并不在“古絲綢之路”的沿線上,但我們很希望能在一條跨越太平洋的“新航路”上扮演一個主要角色。這條“新航路”不僅指傳統的海洋、陸地和空中的道路,也將包括數字聯通、電子商務、貨幣兌換金融機制等(虛擬道路),比如智利現在就已經有了比索直接兌換人民幣的機制。對于智利來說,推動地區一體化一直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這個背景下,如果歷史上的“古絲綢之路”也可以“投射”到我們所在的大陸,那將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并將為我們開啟新的合作空間與機遇。
智利渴望成為亞太和拉美的交匯點
環球時報:在兩國合作中,智利在哪些領域可以借助中國的發展來推動自身的增長?
巴切萊特:中國目前是智利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6年,智中兩國貿易總額已超過31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毫無疑問,中國的發展讓廣大與中國保持商貿往來的國家都受益匪淺。對智利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它為我們開啟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兩國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深化使得中國未來仍將是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大貿易伙伴。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同樣希望智利國內的開發項目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比如最近中國建設銀行就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開設了分行,我們歡迎類似這樣的舉措。智利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我們渴望成為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的交匯點。
智中兩國簽訂自貿協定以來,雙方受益顯而易見。時至今日,已有97%的智利商品能免稅進入中國,而98%的中國產品也在智利享受零關稅待遇。為紀念這一協定的簽署并繼續強化貿易和投資往來,我們近日還在廣州和北京舉辦了第二屆“智利周活動”。智利也希望在中國更多重要領域加強自己的存在感,比如人才教育、新技術開發、科學技術研究、空間科學、農業發展以及礦業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我們都非常看重。
2018年1月,智利將舉辦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我們希望這次會議有助于進一步強化我們之間的紐帶,并有助于兩國沿著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繼續前進。
環球時報:智利是從自由貿易和全球化進程中受益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最近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抬頭的跡象,您怎么看?
巴切萊特:智利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永遠遵循這樣幾個原則:尊重國際法,促進和平民主與人權,推動自由市場,以及拒絕貿易保護主義。目前的國際環境正面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也就要求我們所有的國家共同努力,做出必要的改進,重新走上進步的道路。
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面臨更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推動合作與一體化,以求創造更多更好的貿易機會,同時推動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因為這將有助于貿易交流和多樣化。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少一點自私自利,多一點合作精神。
我覺得這是我和習近平主席共同的看法,因為去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智利的時候我們也談到了這些,而我感覺這次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是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在這里,來自不同地區的領導人將得以展開富有成效的高級別討論,交流區域和全球的互聯互通項目,以及我們究竟該怎樣相互合作。
今天在全球化面臨的所有危險中,沒有什么比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更明顯的了,因為它會使國際社會遠離合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以大規模生產商品與提供服務的方式融入了世界,并取得令人驚訝的成果,同時啟發智利這樣的國家在商品與服務的生產和交換領域采取一種開放與協作的模式。這是一股積極的影響力,也是追求開放和市場一體化的典范。
“有興趣看到中國參與地區一體化”
環球時報:在美國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TPP締約國今年3月齊聚智利,商討經濟一體化。您如何看待TPP的前景?您期待中國參與到TPP中去嗎?
巴切萊特:鑒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我們認為開放的市場和地區經濟一體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此,我們把TPP視作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協議,它可以在商品、服務和投資自由化與保護每個國家在一些敏感領域有管理自主權二者之間達到平衡。今年3月14日到15日,在智利城市比尼亞德爾馬召開了“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高級別對話會”。作為太平洋聯盟輪值主席國,我們邀請了TPP各締約國的外長和貿易部長,以及中國與韓國共同參會,各方就亞太地區經貿一體化的倡議以及其對21世紀國際貿易的貢獻交換了意見。會議的另外一個主要成果就是建立了“太平洋聯盟相關國”這一概念,這將推動亞太國家開啟相關貿易談判,前提是這些談判需要是高標準、高質量,并能在短期內完成的。
在比尼亞德爾馬會議上,各成員國決定繼續保持聯系,分析考量多種選擇,以便在部分TPP內容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一體化。對智利來說,這些選擇同時包含雙邊、地區和多邊層面。由于中國是拉美國家一個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有興趣看到中國參與到這個地區一體化進程中來。
環球時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亞太自貿區(FTAAP)常被認為是TPP的兩個可能的“替代品”。在您看來,這兩個選擇能有效推動亞太地區的經貿一體化嗎?
巴切萊特:鑒于TPP的談判已結束,RCEP的談判也就成為促進亞太地區一體化的主要機制。推動一體化最有效的途徑是通過國家間的對話和建立支持自貿協議的機制,RCEP就是這樣一個范例。此外,我們也正在和我們的APEC伙伴們共同努力,推進FTAAP項目。2019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智利舉辦,從今年開始我們就已經在著手做一些準備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