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名104歲的老年人前來做遺囑登記。還有些老年人到了預約時間卻沒來,工作人員打電話過去,才被告知老人已經離世了。”陳凱說。
老年人對待遺囑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據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反映,最初來立遺囑的老人,往往有一種凄涼的感覺。這兩年,整體氛圍上發生很大變化。很多老年人把遺囑登記看做一場儀式,當成一件重要的家庭事務,有的穿得很正式,還有的登記完成后在現場合影,笑得很開心。
盡管遺囑登記“一號難求”的景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但距離成為社會共識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前有調查發現,60歲以上的中國老年人中,雖然大多認同遺囑的重要性,但只有1%的人付諸行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該市一段時期內審理的遺產案件統計發現,有73%的案件是因為沒有遺囑導致的,而有遺囑的案件里,超過60%是因遺囑無效導致糾紛。
“歸根結底還是觀念問題。絕大多數老年人沒想過用遺囑來安排遺產,一旦處理遺產時沒有被繼承人的自主意志,就容易出現爭奪遺產的情況,引起家庭糾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全社會宣傳遺囑效力、普及遺產公正和登記,依然任重道遠。
陳凱認為,關于遺囑的觀念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行風險防范,防止起糾紛;第二階段是作為一種法律工具,讓個人財富的流向符合自己的意愿;第三階段是把立遺囑當做一項責任,不給家人添麻煩,不給自己留遺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