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的升級,中國的日常鮮花消費量將越來越大,未來中國日常鮮花消費有望成為一個千億級以上的消費大市場。因此,對于資本而言,鮮花電商正處于消費升級的風口。盡管未來可期,但由于高物流成本、高損耗,鮮花電商的經營其實很難。
近日,自營鮮花電商Flowerplus花加和花點時間先后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業內人士認為,大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標志著行業的活躍度越來越高。不過,該人士同時認為,到目前為止,平臺之間的經營處于同質化態勢,主要通過補貼優惠獲取客戶,除了比拼燒錢之外,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也沒有找到實現盈利的有效模式。未來,鮮花電商平臺需要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才能最終勝出。
資本紛紛進場
7月19日,Flowerplus花加執行副總裁蘇春姿通過微信朋友圈證實了完成A+輪融資的消息。在微信中,蘇春姿透露了與真格資本聯姻的經過,婉轉地回應了有關“網絡謠言”。
在隨后的采訪中,Flowerplus花加向中國商報記者確認,繼去年7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后,此次完成了上億元人民幣規模的A+輪融資,昆仲資本領投,真格基金以及原股東璀璨資本、光合創投、遠鏡創投、國灝資本跟投。本此融資將主要用于引進先進的花卉處理技術,聚焦供應鏈優勢,并啟動全球化采購,引進稀有花卉品種,扶持本土鮮花產業,推進國內鮮花產業的信息化發展。
同一天,另一家自營鮮花電商花點時間則在北京舉辦了一個非常盛大的發布會,高調宣布完成了B輪數億元的融資。布滿鮮花的發布會現場美輪美奐,知名影星兼花點時間投資人高圓圓親臨現場,引來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不過,花點時間召開發布會的目的似乎更在意營造氣氛,請了那么多媒體到現場,最終還是沒有透露這“數億元”融資具體是多少。
當然,出于各種目的,一些創業企業不透露具體融資金額也算是比較常見的行業潛規則。無論究竟融到了多少錢,鮮花電商終究是成功地吸引到了資本的關注。早在今年3月,泰笛鮮花就宣布完成了1.5億元的C輪融資,此前,B2B鮮花電商宜花也完成了B輪融資。有的鮮花電商甚至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如愛尚鮮花、泰笛鮮花就于去年先后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資本之所以青睞鮮花電商,主要是看中了這個領域未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艾媒咨詢近日發布的《2017Q1中國鮮花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鮮花電商市場規模達51.4億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元。目前,中國鮮花消費主要以禮品花為主,日常鮮花消費占比不足5%,而歐美日常鮮花消費占比達到40%以上。隨著消費的升級,中國的日常鮮花消費量將越來越大,未來中國日常鮮花消費有望成為一個千億級以上的消費大市場。因此,對于資本而言,鮮花電商正是消費升級的風口。
現實經營困境
盡管未來可期,但由于高物流成本、高損耗,鮮花電商經營其實很難。
鮮花嬌貴,不僅種植采摘等前期的培育、預處理過程會直接影響到切花的質量,在配送過程中對物流要求也極高——太熱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中國商報記者曾多次嘗試在線上預定鮮花,發現即使是來自同一平臺上的鮮花質量也時好時壞,無法保證同等標準。目前,大多數鮮花平臺非常注重配送環節保護鮮花的新鮮度,往往不惜成本選擇像順豐之類的優秀快遞公司來進行配送,但這也不能避免花材的意外受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中國商報記者在線上訂了一束鮮花,截至從快遞手里收到貨打開,鮮花已經凍成了硬硬的“冰花”——在寒冷的北方,冷鏈物流也沒能完全解決問題。
質量不穩定使得鮮花電商比經營一般商品的電商更難獲取長期穩定的客戶,這對于采取訂閱模式、主營日常鮮花消費的電商來說尤其是個考驗。以花點時間為例,即使有高圓圓這樣知名影星的光環罩著,依然難免經常受到消費者的投訴與抱怨。“本是沖著高圓圓去的,送的花太垃圾了,兩次送的是一個類型的花,都不鮮艷不說,花也太難看了,也是無語了。”這是中國商報記者在百度貼吧中“花點時間吧”里看到的投訴。在這個貼吧,所有的留言中除了一條說“看見花心情都變好了”之外,其余的全部是對花點時間的負面投訴。
與此同時,同行之間激烈的客戶爭奪也令鮮花電商們不得不大量燒錢,靠補貼消費者來獲取客戶。而問題是,鮮花消費是偏向精神層面的享受型消費,和其他商品消費有較大的區別,鮮花電商即使大力度打折優惠,但如果鮮花質量不行,瓶插期太短,消費者依然不會滿意。所以,即使燒錢也留不住消費者的心,燒不出消費黏性來。
“他們的客戶群都是燒出來的。不打折用戶就不買賬,一提價用戶就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用補貼換來的絕大多數都是劣質用戶,留存率肯定特別低。
目前,絕大多數鮮花電商并不盈利。據國內最大的鮮花電商愛尚鮮花2016年的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凈虧損達5659萬元。而作為全國最大的日常鮮花訂閱公司,Flowerplus花加則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依靠規模優勢,他們目前剛剛實現盈虧平衡。
能否化解痛點
對于一個未來有著廣闊市場空間的新興行業來說,企業為著眼長遠而忍受當前的虧損是值得的。現在的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是否真正能夠化解市場的痛點,是否有好的商業模式來確保可持續發展?
對于鮮花電商而言,鮮花質量不穩定、無法保證瓶插期就是行業最大的痛點。國內鮮花種植生產過程普遍不規范,鮮花采摘、采后預處理、運輸等過程中方法不當,使得很多國產鮮切花的保鮮期大打折扣。“花農種和收都很糊弄,剪下的花有時就隨便放水溝和臟水池里泡著,臟水被吸進花莖桿后就等于已經死了,細菌會在花的莖稈管路中快速繁殖,腐蝕堵塞管道,花根本就吸不上水。”業內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說,目前國內電商銷售的鮮花絕大多數都來自鮮花產銷基地各家各戶的花農,雖然一些鮮花電商聲稱自己在品質把控上有多少道工序,但其實在源頭上就出了問題。
對此,中國商報記者深有體會。同樣是玫瑰,記者在專門銷售進口鮮花的線上電商Mengflora的平臺上訂的厄瓜多爾玫瑰瓶插期超過了一個星期,但從線下花市購買或其他線上平臺訂的國產玫瑰瓶插期鮮有超過3天的。國外鮮花質量為什么能做得那么好?這說明鮮花質量這個痛點并非不能解決,而是需要從源頭上抓,從種植到終端銷售整個供應鏈的全程管控至關重要。
盡管大型的鮮花電商都聲稱要自建種植基地,但就目前來看,他們自建基地的愿景還僅僅處于小規模試水階段。相對而言,比較簡便快捷的方式是直接進口鮮花。今年以來,連走大眾消費路線的日常鮮花訂閱電商也越來越頻繁地推出進口鮮花單品。“Flowerplus花加已經率先啟動全球化采購戰略,將在荷蘭、法國等全球著名鮮花產地建立基地,目前已處于實地考察階段。”Flowerplus花加在給中國商報記者的采訪回復中表示,此外,Flowerplus花加還將成立“鮮花買手團”,成員將遍布于全球的147個國家和地區。花點時間在發布B輪融資時也對外表示,將進行全球化布局。不過,進口鮮花的價格遠遠高于國產鮮花,消費者對此的接受度還有待觀察。
“我們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說,鮮花電商尚未找到實現盈利的有效模式。但他同時表示,未來更看好Flowerplus花加。這一方面是因為,作為行業的先行者,Flowerplus花加的基礎比較扎實,經營管理也比較細致。另一方面,曾經投資過B2B鮮花電商宜花的真格資本本輪投資Flowerplus花加后,有可能會帶來二者供應鏈的整合與打通。“如果宜花與Flowerplus花加模式合并就會很可怕。”該業內人士認為,這兩個平臺一個有B端供應鏈優勢,一個有直供C端的客戶群基礎,雙方融合進行供應鏈再造強化的話會如虎添翼。
不過,風乍起,在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行業,最終誰主沉浮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中國商報 記者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