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又一場應急救護培訓走進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基地。隨著安全生產意識的提升,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讓員工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詳見5月1日《石獅日報》二版)
筆者注意到,隔三差五的,石獅市紅十字會都會組織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的“六進”活動,最大限度地將應急救護知識向公眾普及。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這樣的舉措令人欣慰。
大量事實證明,在交通事故、溺水等突發危險面前,如果“現場第一反應人”能夠在事件來臨時科學避險或及時、有效開展自救互救,可極大地避免或降低傷害;如果在5分鐘內及時采取有效急救手段,搶救成功率可達50%,這5分鐘也被稱作“急救黃金5分鐘”。然而,由于公眾不懂應急救護方法,缺乏救助技能,許多生命在遺憾中凋零,讓人抱憾終生。與“專業隊伍、專家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相比,全民的、群眾性的應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普及,才是應急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而在這方面,我們的確還需完善。
反觀發達國家,應急救護知識已十分普及。比如,美國法律規定,未滿18歲的國民都必須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接受急救課程。又如,日本的學童從幼兒園到中學都要接受嚴格的安全教育與應急培訓,相關急救課程大部分都屬于必修。
由此可見,普及急救知識“臨陣磨槍”要不得,從平常抓起很必要。(小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