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偵察兵的新“戰場”
——普查員林經興的“三農普”遙感測量歷程
“正前方五十米,那條小河拐彎處的右側就是這個樣方的西面邊界……”炎炎烈日下,一位壯實的漢子戴著草帽,拿著地圖,指著前方,不時和旁邊的搭檔交流著。這位一身專業“范兒”的漢子名叫林經興,是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永安市的普查員,正在進行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工作。
這回算是撿到寶了
去年5月份,永安市的幾位農業普查員正在青水畬族鄉盧丘村進行春播測量時,三明調查隊的鐘智華隊長到一線指導,發現幾位普查員因為首次進行實地測量,經驗不足,加上PDA定位不夠準確,折騰了40多分鐘還是無法準確定位,始終找不到地塊。這時候,隨行的永安隊駕駛員林經興上前拿過地圖看了一會兒,對照著前方道路的交匯點,當即指出目前處在樣方的邊緣,尚未進入樣方地塊里,所以地圖和實地無法對應起來,只要再往左前方多走十米就到了。
一群人都被林經興這小露一手給震住了,鐘智華隊長頓時興趣盎然,和林經興詳細地聊了起來。原來,林經興曾經是個“阿兵哥”,在炮兵部隊擔任偵察兵,野外作業和辨識地圖是他的強項,退役后才到永安調查隊當駕駛員。鐘智華隊長高興地說:“這回算是撿到寶了,以后就請你給大家培訓怎么看地圖。”
去年8月,在寧化縣開展的三明市“三農普”遙感測量夏播調查培訓會上,林經興受邀給全市數十位農普遙感測量骨干上了一堂課,教大家學習地圖基礎知識,如何辨別方向,尋找較明顯的參照物,如房屋、橋梁、道路交匯點、河流交匯點或拐彎處、農田與山林的交匯處等,再利用參照物辨認地塊。8月11日,他又給永安市的全體遙感測量工作人員進行了強化培訓,大家辨識地塊的速度和精度顯著提高,原來要花費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即使不依靠PDA,僅憑著地圖就能基本鎖定樣方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