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到采蜜的季節,不要隨意打開蜂箱,因為環境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蜜蜂的個體發育、群體活動、蜂群繁殖等……”12月15日,永安市科協組織蜂業協會技術骨干力量深入精準扶貧對象——洪田鎮小磉村林何庚家中,幫助林何庚解決蜜蜂度冬管理。
林何庚身處智障單身家庭,平時靠打臨工維持生計。去年,被列為永安市科協精準扶貧對象后,科協發揮專業協會優勢,組織蜂業協會進村培訓指導,并指定專人負責。在認真分析致貧原因的基礎上,科學制定了“一戶一策”的幫扶方案。當蜂業協會了解到,小磉村退伍軍人、黨員張曉宇有發展養蜂產業的意愿后,便對張曉宇進行技術培訓,再由張曉宇幫扶帶動林何庚發展養蜂業。去年底,科協向林何庚免費提供了價值3000元的蜂種群6箱,并配送養蜂生產工具1套。為發展壯大扶貧對象的養蜂規模,今年,科協又向林何庚免費提供了價值3000元的蜜蜂6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三農”是重點,也是難點。去年來,永安市科協實施“組織一家專業協會、聯系一名當地黨員、資助一點發展資金”的“1+1+1”科技精準扶貧模式,協調推進扶貧工作,著力做到扶貧開發“協會技術幫、科協資金幫、黨員對口幫”,全力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換窮業、挪窮窩”,收到較好的效果。
永安市科協發揮基層協會多的自身優勢,組織該市蜂業協會技術骨干力量,深入精準扶貧對象家中,幫助扶貧對象解決蜜蜂生產管理工作難題,適時加強蜜蜂群勢,防止蜜蜂逃走,做好分群工作,實施技術幫扶。在組織好專業協會技術幫扶的同時,由市科協聯系一名有責任心的當地黨員,先讓這名黨員培訓學習養蜂技術,然后再由黨員帶動扶貧對象發展養蜂業,實現黨員“手把手”對口幫扶。此外,該市科協還向扶貧對象免費提供蜂種群,配送養蜂生產工具,注重吸收能做事、會做事、敢做事的科學技術能人和黨員,帶動蜂業產業發展,實施項目、資金和技術幫扶。
為全面推進幫扶工作的落實,今年,永安市科協通過“1+1+1”模式,以及讓扶貧對象每年兜底增收4500元的“三方聯手幫扶協議”,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增強了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引導貧困戶從思想上樹立信心、行動上主動參與。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到位的科技扶貧措施,才有效地推進了全市精準扶貧工作。
目前,林何庚已發展蜂群18箱,每年冬夏兩季可采收蜂蜜60余公斤,增收超4500元。與此同時,通過科技精準扶貧,帶動了36名殘疾人發展養蜂業。(童長福魏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