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永春辭賦家陳秀冬在其作品《蘆柑賦》中寫道:“桃源山多,其山蜿蜒如帶。桃源水足,其水資源充沛。山多則宜植園,水足則宜灌溉。地理之優勢,蘆柑而盛植。”描寫了永春蘆柑種植的地理條件,丘陵地帶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永春蘆柑種植提供了優質的環境,但另一方面,這個為廣大食客帶來甜蜜的“金色果實”,也因為它所喜愛的生長環境,曾給種植的農戶帶來了“苦頭”。
在以前,春天肥料等農資“上山”,秋天蘆柑果實“下山”,常需要肩挑背馱,不僅耗費體力,效率也難以提升。但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蘆柑的規模化采收已不成問題,運輸難、管理難的問題也隨之而解。
正值永春蘆柑的黃金采收季,走進永春一家蘆柑果園,有很多的工人,正趁著晴好天氣抓緊采摘、分揀和運輸。不同于傳統的肩挑背馱,如今蘆柑鮮果坐上了“小火車”——軌道運輸機。
“現在比以前方便,以前都是靠人力挑上來,現在有了機械省了很多工人的勞力,一趟運輸機上來的量,工人要挑5趟。”據農戶戴先生的介紹,在山高坡陡的種植區“小火車”的運輸效率5倍于人工挑擔施肥和采收,一次可載重400斤,告別了人工挑擔的時代。此外,軌道運輸機還能快速將農資和農產品運送到指定地點,大大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還能降低運輸損耗,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
軌道運輸機只是永春蘆柑種植科技的“技能點”之一。根據蘆柑生長特點,永春縣還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在蘆柑種植中,賦能永春蘆柑產業“新機遇”。果農通過無線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可視化溯源直播系統,無線灌溉系統、綠色蟲控系統、數字農業云平臺、大數據管理中心等高科技手段,實現對蘆柑果園環境、果樹生長狀態、病蟲害情況等的實時監測與智能控制,不僅提高果園管理效率,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還實現了綠色生產。
永春縣種植永春蘆柑已有80多年歷史。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是永春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近年來,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永春蘆柑生產中大顯身手,實現提質增效,不斷擴大“永春蘆柑”區域品牌影響力。
從“無病毒苗木”栽培到蘆柑鮮果“全冷鏈出口”,永春蘆柑產業離不開現代農業科技的保駕護航。目前,永春蘆柑全縣種植規模達12萬多畝,年產28萬多噸,栽培規模居全國首位。在2023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49.64億元,獲得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入選中國農業品牌名錄。(林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