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5日訊 昨日,永春達埔鎮洑溪村,黃溫佃老人安靜的土房子,被8位來自永春蓬壺鎮的愛心人士叩響,他們給老人帶來米油、水果、愛心款等。
昨日,90歲失明老人黃溫佃,無妻無子無女,與黑暗為伍85年的故事,經本報報道后,引發讀者廣泛關注,眾多新聞門戶網站紛紛轉載(詳見《永春90歲老人失明85年新年愿望 他想有人說說話》)。本該安享晚年的他,每當聽到過年的鞭炮聲響,卻是最孤獨之時,好心市民得知后,也紛紛趕去探望,陪老人嘮嗑。
還有一個好消息,永春縣達埔鎮駐點洑溪村的林副鎮長表示,目前先安排親戚照顧老人,預計五六月鎮里的敬老院建好后,安排老人入住。
愛心人士給老人穿上新衣服,老人開心地笑了
老人耳背
愛心人士一遍遍重復說話
昨日,黃溫佃老人安靜的院落,迎來8位客人。看著老人身上骯臟破舊的衣服,王女士等幾人將新買的保暖外套給老人換上,又打來熱水給老人擦臉、擦手,讓老人坐在廳堂中間的竹凳上,陪他嘮嗑。雖然老人耳背得厲害,需要大聲說話老人才聽得見,大家仍耐心地一遍一遍重復著,跟老人說著話,讓他知道有很多人在關心他,他不孤單。
在洛江從事建材生意的朱女士,是湖南人,來泉州已10多年了。昨日,她第一時間打進熱線,她說周末有空,愿意去永春陪伴老人。
晉江一個叫“八閩永不散愛心扶貧群”,昨日負責人林先生組織群里的成員捐款捐物,共募集到5200元,還有米、油、棉被等生活用品。他們已經和達埔鎮里聯系好,今日上午將去探望老人,想讓老人過一個溫暖的年。
洑溪村老人會會長黃金本說,之前已有愛心人士捐了17000多元給老人,由洑溪村老人會基金專項管理,用于生活起居。
一座沒有護欄的橋,是老人回家的必經之路
老人過橋
用竹拐敲打橋面計算寬度
吃著愛心人士切好送到嘴邊的橙子,黃溫佃老人難得笑了。
送別愛心人士離開時,老人用竹拐敲著屋后光滑的石頭路,無需他人在旁攙扶,就能自行上下臺階。一旁的人看了,都不禁嘆道,“我們走時都得小心翼翼,老人眼睛看不見,卻能自己走,真是不容易。”失明85年,黃溫佃老人住的土房子前后都是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憑借著一根竹拐,卻能“如履平地”,進出自如。
不僅如此,屋前一座1米多寬、無欄桿的小橋,老人敲著竹拐,照樣自由通行。他憑著感覺下到橋頭的緩坡,駐足一會兒,用竹拐敲打著橋面,似乎以此計算寬度。隨后,他用竹拐探出橋面,貼著小橋的邊緣滑動,腳步緊跟著邁出,迅速通過,讓人全然不覺這是個盲人。
不愿搬家
今年五六月入住敬老院
昨日早上,洑溪村黃書記剛接到鎮里電話,得知不少公益人士要來看望老人。現在他正在與老人關系最近的一位堂親黃輝菊商量,動員老人搬到他家住。也許是對周遭環境太熟悉,不愿麻煩他人,老人并不愿離開現在生活的地方。
黃輝菊是老人隔著兩三輩的堂親,他家離老人住的土房子數百米遠,是一幢磚頭房。黃書記說跟黃輝菊商量好,將給他適當的補貼,讓他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現在主要在做老人的工作。
黃金本打算,可以先給老人修繕漏雨的屋子,并請住在同一座房子里的幾位鄰居,輪流給老人做飯,改善伙食,不用再天天吃稀飯配地瓜。
永春縣達埔鎮駐點洑溪村的林副鎮長表示,目前鎮里正在建敬老院,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預計今年五六月份可以入住,到時將安排黃溫佃老人入住敬老院養老。有人照顧,老人就不會再孤單了。
□網友評論
“永春90歲失明老人”的故事,新浪微博閱讀量達到幾十萬次,評論有近300條。不少家住泉州市區、晉江、洛江等地的網友,相約看望老人。
泉州網友“薇薇An09”:比起錢,老人現在更需要照顧,無法想象在黑暗里孤單地過了幾十年,是否可以幫忙送到養老院,讓大家來獻點愛心。
泉州網友“伊謝爾倫的風chris”:評論里還是有很多好心人的,感動。但愿時光對這位孤獨的老人溫柔點,讓人們能有時間好好待他。
廈門網友“Danny--wong”:跟他比起來,生活中的一些溝溝坎坎又算什么。
網友“sa8sa”:5歲時,上天就剝奪了他的光明,可能覺得還不夠吧,不久的幾年后,又連續帶走他的雙親。也許上天覺得對他的考驗已經夠了,就獎勵他如此長的壽命,然而卻不知道,這只會使爺爺更加痛苦,增添心靈上的悲苦,爺爺只想要家人的陪伴,有人說說話,這么簡單卻是奢侈,愿今年的過年,爺爺不再孤獨。(海都見習記者 吳智明 海都記者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