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8月29日訊 泉州臺商投資區(qū)張坂村,駱啟法阿公呆坐在石頭房前,先天失明的眼睛瞇成一條縫,朝家門口的方向出了神,他是在專心聽妻子駱美敏回來沒。天下著雨,駱美敏不愿帶他出門,早上7點就獨自出門撿垃圾了。
妻子在前面帶路,盲阿公一步一步挪動,將井水挑回家
駱啟法62歲了,他是口,翻譯著妻子咿呀的話語;而50歲的駱美敏先天失語,她是眼,手牽手帶著老伴兒出門撿垃圾。相依為命32年了,再大的困難他們都一起扛過。
這些年來,因沒錢裝自來水,阿公都要去村里的古井打水。阿婆在前面帶路,阿公牽著阿婆的衣角走,一路晃到家,水也差不多灑沒了。臺商區(qū)“禾康愛心團隊”的義工心疼他們,前幾天,籌款給這個家裝了自來水。他們,再也不用挑水了。
相濡以沫 扛過大風大浪
駱阿公1.6米的個頭,黑瘦。眼睛瞇成一條縫,白天能看到微弱的光,看不清人。和大伙說話時,愛仰著頭笑。阿公說話總是很用力,根據(jù)對方說話的方向轉(zhuǎn)著頭,樣子蠻可愛。
飯桌上放著一盆煮好的地瓜粥,這是阿婆早上7點出門前,煮好放在桌上給阿公吃的。直到下午3點,阿公都沒動過這盆粥,一直餓著,他呆呆坐在門前,一心等著妻子回來一起吃。
“早上下雨,我就被留在家里。”阿公的語氣有點生氣,相處了3個月的義工說,阿公這是在擔心阿婆。不下雨時,阿婆會把阿公帶到附近撿瓶子,她自己則到另一條街撿,差不多時間,再去街上找丈夫回家。
駱啟法30歲那年,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18歲的駱美敏,也沒個像樣的婚禮,兩人就一起安心過日子了。這些年,阿婆就是他的眼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得照顧著老伴。生活久了,阿公可以根據(jù)咿呀的語調(diào),明白老婆要表達什么,給人翻譯她的話。
24年前,阿公收養(yǎng)了一個3歲的女孩,兩人節(jié)衣縮食撿垃圾,把女孩養(yǎng)到21歲,2013年,女孩跟男友去了河南,再也沒有回來看過兩位老人。阿公阿婆養(yǎng)老沒了指望,除了每月300元的低保,就靠撿垃圾掙錢,日子挺苦的。
義工幫忙 他們吃上自來水
今年4月,臺商投資區(qū)區(qū)政府把兩位老人列入重點幫扶名單。“禾康愛心團隊”因此知道這段故事,三不五時,就來一趟村里幫忙打掃衛(wèi)生。
“阿公挑著水,阿婆在前面帶路,兩人一路晃悠回家,水都灑沒了。”義工孫雪香說,當時義工們看阿公阿婆合作挑水時,都被感動了。兩位老人年紀大了,挑水要經(jīng)過一條30多厘米寬的小路,擔心老人摔倒,義工讓阿公等他們來幫忙,不要自己挑水??砂⑵艕鄹蓛簦盟看?,阿公就瞞著義工,到100來米外的古井擔水給老伴兒用。
這事被義工發(fā)現(xiàn)了,他們自發(fā)湊了700多元,給阿公家里安裝了自來水,還細心地在衛(wèi)生間、洗衣臺各裝上水龍頭。當義工桂花把過道自來水的鑰匙交到阿婆手上時,阿婆笑出了聲。阿公說,這是老伴幾年來最開心的時候。
“回來了!”當我們正跟阿公聊天時,他突然站起來,拿著木棍等在門口,不一會兒,阿婆拖著一大袋瓶子進了院子。我們驚訝地問阿公,怎么知道阿婆回來時,阿公說,他是聽出來的,“聽家里的狗叫聲,聽袋子拖地板的聲音”。
阿婆看地瓜粥好好的放在桌上,就拖過凳子,朝阿公咿咿呀呀說了幾句,阿公拄著木棍,老老實實坐在凳子上。我問阿公阿婆是不是在罵他沒吃飯,阿公說,“才不是呢,阿婆是在心疼我”。阿婆聽后,忙朝記者擺手,一臉害羞的表情。
直到阿公聽到阿婆在吃飯了,他才吃下一天中的第一口飯。(海都記者 黃曉蓉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