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出沒 村民被咬不敢下田
部門:盡快到現場開展滅殺工作 醫生:被叮咬后先冷敷,切忌抓撓傷口
村民被紅火蟻咬傷 早報去年7月曾報道過紅火蟻傷人
近日有市民向東南早報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崧山村發現紅火蟻,有部分村民被咬傷后都不敢再下地干活。
農業部門表示,紅火蟻疫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將盡快到現場查看情況,開展滅殺工作。醫生提醒,被紅火蟻叮咬后先冷敷,切忌抓撓傷口。
走訪 多位村民被咬傷 不敢下地干農活
昨日記者趕到現場,崧山村村委會書記黃溫清介紹,近來許多村民都被紅火蟻咬傷,傷勢較重者還被送去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70歲的蔡阿婆介紹,前幾日她在地里干活時發現有“螞蟻”出沒,看起來比普通螞蟻大只,渾身深紅色。起初她沒有很在意,“平時下地基本都是打赤腳,碰到一兩只螞蟻很正常”。
但漸漸的,她感覺腳上有很多東西在爬,沒過一會就感覺奇癢無比。蔡阿婆當下扔下工具,到村里的衛生所接受治療。醫生告訴她,咬人的是紅火蟻,阿婆除了腳,手上也有被咬過的傷口,還開始起水泡。蔡阿婆說,還好及時敷藥,傷口有所好轉,但兩天過去了,還會發癢,害得她都不敢再去地里干活。
72歲的林阿婆也表示,她前幾天在地里也被紅火蟻咬過,紅火蟻還鉆進她褲子里,“被咬后剛開始有點痛,然后發癢,很快就有被灼燒的感覺,難受得一整晚睡不著。”之后林阿婆去打了消炎針,并服用消炎藥才有所好轉。
黃溫清表示,此前村里也有出現過紅火蟻,前兩年都有發一些滅殺藥物,今年村委會也有向鎮里反映這個情況并申請藥品,但目前藥品還未分發下來。
部門 紅火蟻可控、可防、可治
“紅火蟻疫情可控、可防、可治。”泉州市農業局植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三四月份是紅火蟻的繁殖期,四五月份因為持續雨季難以開展消殺工作,但到6月份只要雨季一停就會投藥滅殺紅火蟻。
負責人表示,因為近年來有不少草坪、苗木從廣東等地外調進來,帶土植物調運可能會引起紅火蟻傳播、擴散。根據應急預案,防治紅火蟻采取屬地管理,市農業局做技術指導,指導各縣市區農業部門進行紅火蟻的取樣和鑒定,去年有下撥經費用于紅火蟻的藥品投放和滅殺工作開展。
臺商投資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農林水科負責人陳先生表示,他們將盡快到現場查看情況,并指導滅殺工作,“只要滅殺藥品投放到位,可以有效清除紅火蟻蟻巢。”
提醒 被叮咬后忌抓撓傷口 下地不要打赤腳
泉州市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陳弼滄介紹,近期醫院也接診了被紅火蟻咬傷的患者,其中一名從晉江磁灶鎮送來的50多歲的務農老伯,被叮咬后還出現了過敏性休克,還好搶救及時,一周后康復。
陳弼滄提醒,被紅火蟻叮咬后,傷口周圍會產生疼痛瘙癢感,輕者應先用冰塊或涼水對蜇傷部位冷敷,因為紅火蟻毒液為酸性,可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洗患部。一般可用皮康霜等外敷藥膏涂抹傷口,同時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不抓撓傷口。此外可將鮮馬齒莧或鮮夏枯草搗爛后敷于患處。
如果是過敏體質者被叮咬,可能會出現全身瘙癢、臉紅腫脹、呼吸困難、胸痛心悶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休克,出現此情況的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有紅火蟻的地方草的顏色較深,而且凸起,近看能發現草下面一堆沙。農戶下地干農活時,盡量避免穿涼鞋、拖鞋,更不要赤腳。”
相關鏈接
紅火蟻是火蟻的一種,它是一種農業及醫學害蟲,源自南美洲,在20世紀30年代傳入美國,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過貨柜箱及草皮從美國蔓延至澳大利亞及我國臺灣地區,然后又透過家居垃圾從臺灣傳入廣東省吳川市,繼而蔓延至其他城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錄的最具有破壞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紅火蟻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人類死亡,一般被咬后需要及時就診。被咬后當晚疼痛難當,第二天患處就出現很多紅斑,如不及時就診,可能出現化膿等癥狀。(記者 許奕梅 蘇瑋杰 戴曉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