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7日訊 昨天出門,大家是不是有一種被天氣預報忽悠了的感覺?感覺特別冷,雨還綿密成霧,昨天19時45分,省氣象臺還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
昨天,泉州沿海最高溫才13.8℃,春雨也是來了一波又一波。說好的“16日泉州市區最高溫18℃”,說好的“升溫勢不可擋”,說好的“雨水不再苦苦糾纏”,天知道,你站出來解釋下!
必須寫長帖回復解釋啊!除了書面回復外,我們還為您逮住了爽約的“回溫”君,借用中國天氣網的說法,華南要火速回暖了,直沖沖奔著26℃去,南風要放大招了!
未來幾天的天氣焦點,要從冷轉到濕了。這周后半段,空氣濕度較大,南風又小,未來幾天夜晨能見度較差,會有霧或輕霧,尤其是18日,地面轉為偏南風,回南天來了。
念了大半周回溫,去哪兒了?
泉州氣象臺的預報員小陳說,前幾天影響咱們的那股冷空氣,估計有拖延癥,按照計劃表它昨天就應該東移入海,徹底跟泉州人民說“拜拜”,可它估計太貪玩,又多呆了一天,再加上下雨的濕冷……
就這么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全市人民的受騙感!是時候讓大伙再扒一扒“濕冷”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了。
小陳說,這幾天空氣相對濕度幾乎都在90%以上。冷空氣再加很高的空氣濕度,特別難受。相比之下,冬天有時候雖然溫度低,但有陽光,冷得比較干爽,這種“干冷”,午后還能短暫地感覺溫暖。而濕冷時,中午也是陰沉沉的,一天的最高溫和最低溫差別不大,整天都覺得很冷。
還有不少北方來的小伙伴都會抱怨,南方的冷比北方更難熬。這也跟干冷和濕冷有關。南方的冷是濕冷,空氣中水汽含量高,而水比空氣更容易導熱,風一吹更快把人體的熱量帶走,人也就更覺得冷。相反,空氣的導熱性不高,干的空氣相對不會那么容易使人散失熱量,這也是為什么羽絨服做成胖乎乎的樣子,填充了空氣更保暖。
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再來說說“世界氣象日”。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而設立的日子。每年,執行委員會都會選定一個主題,要求成員國在這一天宣傳,提高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認識。
今年是第56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福建省氣象臺解釋,我們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這并非是一個未來情景,它正在發生。隨著人類活動排放的吸熱性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地積聚在大氣中,氣候將在未來幾十年持續改變。2011—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期,因受強厄爾尼諾的額外驅動,2015年是自1800年代末期以來最熱的年份。但溫度上升還不是故事的全部,氣候變化正在破壞季節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熱浪,干旱和暴雨等極端天氣的頻率和強度。這些正在發生的變化預示著未來將更熱、更干、更澇。
17日:陣雨轉陰,13℃到21℃
18日:陣雨轉陰,16℃到24℃
19日:陣雨轉陰,18℃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