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園的創客空間
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泉州市積極扶持眾創空間和創業孵化器建設。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泉州市共有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51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26家;市級及以上創業孵化器30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7家,聚集了一批有夢想、有活力、有行動力的創客。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家創新創業基地,發現不少數據化、智能化方向的科技型創業團隊聚集其中,涌動著無限活力。
“政府+高校+企業”共建 激活創新基因
從互聯網經濟到數字經濟,至關重要的是把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它會帶來一系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如今的家居行業,安裝維修等售后服務產業風生水起,師傅邦網絡科技股份公司研發了APP平臺,一鍵式下單方便快捷。
“客戶可以通過我們APP操作,選擇維修地址,預約安裝維修服務。我們客戶端接到訂單后流程化操作,5分鐘內派工,10分鐘內發信息給維護商聯系客戶,2小時內聯系客戶預約上門時間,24小時內上門安裝,安裝后24小時內回訪客戶。”師傅邦工作人員介紹,這在全國獨創互聯網+安裝售后的商業模式,努力解決網銷商品的到戶、安裝,乃至維修、養護等服務問題,消除網購多方的“痛點”。
師傅邦是入駐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的創業公司之一。由豐澤區政府牽頭,聯合華僑大學、啟達創業共同建設的華創園,已有48家企業確定入駐,17家企業正式進駐辦公。“華創園預計吸納60余家企業入駐,含各企業注冊的子公司約200家,覆蓋新材料、工業設計、應用化學、環??萍?、生物工程和智能制造等六個核心行業,還有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華創啟達投資有限公司蔡藝輝總經理介紹,在這家創新孵化器里,大多是高精尖科技型創業產業,代表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華創園“政府+高校+企業”共建模式,在運營機制上更靈活,在促進高校成果落地、開拓產品市場方面也更有優勢。
此外,福建省石墨烯粉體及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僑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華僑大學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院(海西分院)、福建省生物化工技術重點試驗室入駐園區,著力打造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集聚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泉州傳統制造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平臺” 打通創新鏈條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作為“科技企業孵化器”,泉州軟件園從建成起就一直在尋找具有發展潛力的初創型項目,也一直在幫助企業成長。
2016年由泉州市科技局及泉州晚報社等單位主辦的“泉州市十佳創客”評選中,軟件園兩家園區企業獲得了“十佳”稱號。“我們的項目主要涉及物聯網人工智能方面領域,主要是智能停車方面,解決停車難題。”泉州新生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聯合創始人黃文杰說,目前已在市區幾個位置進行布點并開始運作。與黃文杰一樣獲得“十佳”稱號的泉州匯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郭志鋅從事的也是智能開發,主攻方向是智能門鎖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瞄準智能家居的市場。
經過近十年建設,泉州軟件園已有84家企業(含32家進駐泉州軟件園云聚慧眾創空間的入孵企業)、5家研究服務機構、1家孵化器運營管理機構正式進駐,入園辦公人數1500余人。“創新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平臺”的模式打通創新鏈條,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力爭全市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80家
今年,泉州市“雙創”工作以平臺建設為基礎,推進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匯聚,力爭建設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80家。
一方面,持續采取“一院(所)一策”辦法,加大創新平臺引進力度。另一方面,加強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的精細化分類管理,更加注重對新型研發機構從“量”到“質”的轉變提升。鼓勵龍頭企業主輔分離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創新共享,提質增效,培育扶持一批現有新型研發機構進入省級平臺行列。
此外,還將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有效發揮自創區建設專項資金、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高新技術企業等政府性資(基)金的撬動作用,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創新領域。支持設立科技支行,鼓勵金融機構對創新創業提供優惠的融資貸款支持等。(記者 殷斯麒實習生 黃穎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