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促會主席呂雙輝為海促會常務副會長等人頒發證書牌匾
海促會甘當綠葉
為大陸招商引資
雖只隔著一灣海峽,但兩岸的發展情況卻大相徑庭。呂雙輝說,兩岸的農業都面臨著明顯的發展短板。臺灣農業發展較早,農業生產技術先進,但生產成本高、資源少、市場小,發展空間不足。相較之下,大陸的資源要豐富得多,卻存在著技術水平差、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
呂雙輝說,海促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兩岸商戶牽線搭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帶臺商開辟市場,幫大陸引進深加工技術,讓兩岸的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實現共贏。
朝著這個目標,海促會帶領會員企業在大陸各城市考察,參與主辦、協辦了多場有影響力的臺灣農產品展會。如,2012年12月泉州泉港豬腳節及臺灣農副產品展銷會、2013年8月長春國際農博會、2014年6月泉州涂嶺兩岸農副產品訂貨會及產品流通會論壇、2014年9月哈爾濱世界農博會、2014年10月福建平潭臺灣商品交易會、2014年12月泉港涂嶺閩臺名優產品交易會及電商論壇等。
這些高質量、高水準的展會,為海促會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這次來臺灣,海促會受到哈爾濱市政府委托,肩負著幫哈爾濱項目招商引資的重任。哈爾濱正在全力打造臺灣商貿城、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希望能借助海促會的平臺,引進正宗的臺灣農產品和先進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
呂雙輝說,海促會正在把訂貨會的觸角伸向全國更多的省市和地區。今年6月6日,“涂嶺論壇”又將如約而至。呂雙輝透露,接下來,海促會將在臺灣一連召開5場說明會,繼續帶領會員企業辦展、參展。7月,將組織臺灣的中小企業赴江蘇泰州考察,對接當地投資落地項目。
打造一流倉儲
劍指兩岸電商
除了辦展、參展,在呂雙輝的規劃藍圖里,未來海促會將主打電商和倉儲。
“世界正處于互聯網發展的快速階段,以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事物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給海峽兩岸的中小企業帶來了新商機。”呂雙輝說,以前,想要購買正宗的臺灣產品,都是需要到臺灣采購,或者是臺灣企業在福建的境內進行采購。這種方式一來耗時長,二來成本高。近兩年,有會員企業從電商中嘗到甜頭,想到大陸開辟新市場,希望海促會能幫忙搭臺。
事實上,呂雙輝早就盯上了電商這塊蛋糕。他覺得,海峽兩岸的電商空間巨大,如能實現優勢互補,必定潛力無限。臺灣的電商發展相對成熟、體系完善,但面臨著本地市場規模較小的問題;而大陸的電商剛剛起步,市場大且多元。
撮合兩岸電商合作,海促會已付諸實踐。坐落于泉港區涂嶺鎮的新輝大電子商務園區,就是為所有海促會會員企業量身打造的發展基地。新輝大電子商務園區將建成產學研、企業孵化基地,為兩岸創業青年提供機遇和辦公地點。呂雙輝說,海促會正積極邀請、洽談臺灣的電商企業入駐新輝大電子商務園區。
去年,海促會和廈門大學軟件學院等機構簽訂電子商務和智能倉庫管理的開發協議。將把園區打造成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網絡金融、跨境貿易為核心的“一站式”國際物流倉庫基地。
目前,園區總規劃面積為3200畝,未來將達到一萬畝。一期項目占地面積300畝,已完成投資2億元。園區內設有精品一條街、農產品展示中心、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區、電商辦公中心、會展中心、倉儲中心、中小企業辦公樓等,當下至少可滿足100家中小企業辦公和300家商家進駐。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中。“一旦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建成,將是兩岸中小企業的福音。”呂雙輝說,該園區已被列入福建省2015年重點電商交易建設項目。
經歷兩載風雨,海促會的會員隊伍越來越龐大,在各大展會上日漸活躍,影響力劇增。呂雙輝說,海促會正朝著發展藍圖,一步步堅實地邁進。(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