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為產業協同育人、搭建產研對接平臺
泉港:產教融合,托起千億石化產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福建省石化產業龍頭基地,5年來,泉港石化產業連年實現超千億元產值目標。千億產業的背后,離不開產教融合的推動。泉港依托清源創新實驗室等“一室兩院四中心”創新平臺優勢,把企業研發落在實驗室,把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實施“創新賦能”工程,以產助教、以教促產,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把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
“這瓶液體樣品看起來普通,卻對我國液晶面板生產有著重要意義。”在位于泉港區的福州大學石化學院,福建省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經理鄭月川向記者介紹了一款“神奇的液體”。
如今大到電視、小到手機和手表都離不開液晶面板,而液晶面板生產所必需的顯影液技術在2020年以前一直被德國漢高壟斷。2019年,佑達公司與福州大學合作研發出“彩膜CF顯影液”,有效濃度全球第一。這款產品于2020年量產,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獲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創新突破獎。
產教“聯手”,讓技術不斷迭代。佑達公司依托落戶于福州大學石化學院的清源創新實驗室,聯合福州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開展產教融合,設立清源-佑達聯合研發中心,不僅提升了佑達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更助力石化產業向高附加值發展——“剝離液”替代日本關東鑫林、韓國LTC,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堿性基板清洗劑”替代日本橫濱油脂、法國法柏等,實現國產零的突破;聯合研發解決了TFT液晶面板、OLED柔性顯示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
清源創新實驗室,已成為泉港石化產教融合的一面旗幟。目前實驗室與28家頭部企業共建聯合研發平臺,累計選派省市科技特派員10名、科技特派團隊3個。
“我們積極與石化頭部企業建立聯系,將企業研發中試建在實驗室內,雙方研發人員零距離對話,大大提高了技術攻堅效率。”清源創新實驗室科研與知識產權部副部長芮曉霞介紹,實驗室積極探索“把企業研發落在實驗室,把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的新路徑,從企業需求乃至整個產業需求出發,不斷發現真問題、拿出真成果。
近年來,泉港區堅持發揮大院大所“頭雁”作用,借助清源創新實驗室、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的科研優勢和育才模式,吸納高校人才到泉港創新創業,通過“初始創新—孵化加速—中試放大—規模化發展”模式,推動科研項目快速從“研”到“產”。目前,全區大院大所、科研平臺已與100多家企業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合作設立聯合研發中心45個。
讓人才“長”在產業需求上
連日來,泉港區職教培訓創業園開足馬力抓緊施工。項目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將新建和改擴建一系列教學樓、實訓樓等,進一步夯實泉港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礎。
“創業園可容納3000名學生。”泉港區職業中專學校黨委書記莊伊春介紹,2021年泉港職專恢復辦學后,緊密結合泉港石化產業發展趨勢,開設化工分析、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等石化相關專業,進一步打通學校辦學與石化產業之間的共建通道。
2022年,泉港職專與泉港石化園區、福州大學石化學院簽約共建“人才聯合培養培訓基地”,實施“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培養方式,10家石化企業參與委托培養。2023年秋季起,泉港職專還與黎明職業大學等骨干高職院校聯辦五年制大專,其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炙手可熱。“在石化行業,僅是中職學歷是不夠的,我們大力推動學生升專科、本科。今年,復辦后的第一批畢業生中,有283人參與中職學業水平考試,1人上本科線,282人上大專線,全員上線。”莊伊春說。
近年來,泉港區統籌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積極爭取泉港職專納入國家和省“雙高計劃”、國家“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搭建國家開放大學福建海西石化園區學習中心與泉港職專學歷銜接平臺,實現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對接,滿足學生攻讀大專、本科、研究生等需求。先后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黎明職業大學等知名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通過合作辦班、“師傅+教師”聯合傳授等方式,累計為泉港石化園區企業培育輸送本科生929人、碩士研究生585人、博士研究生81人,有效解決石化產業人才短缺問題。
做產研對接的橋梁紐帶
“這幾年公司產線穩步增長,我們租了整棟6000平方米的廠房。園區平臺對企業來說既是孵化器又是加速器,我們的發展信心足。”福建省藝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長劉定江說。
藝邦公司是最早入駐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研發生產水性環保涂料。2018年,藝邦公司入駐時,設立研發中心,與武漢理工大學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得益于泉港區產教融合的濃厚氛圍、上下游產業的有效配套,公司先后引入生產線及涂料所需的各種實驗設備,構建研發、實驗及量產融合產業體系。
“我們已經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1項,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特色和技術優勢。”劉定江說,公司生產的防腐防銹涂料被廣泛運用于石油化工、電力冶金、機械設備等領域,與國內10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長久供需關系。目前公司正在籌建博士后工作站,今后將主攻光伏涂料、有機硅類高溫涂料、電氣絕緣涂料研發等。
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是泉港區不斷優化石化產業創新生態的新樣板平臺。“我們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對接,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及中試孵化,目前已簽約入駐企業34家,總投資18.36億元。”泉港高新產業園區建設有限公司園區發展部經理郭榮平介紹,眾創園將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培育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為產教融合指明了方向。”黎明職業大學教授、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掛職副主任王經逸說,產教深度融合的實效,進一步增強了學校、機構與企業共襄泉州萬億石化產業鏈群的信心。(福建日報記者 雷光美 海都報記者 柳小玲 通訊員 林弘梫 陳嘉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