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5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經濟發展從單一化到集約化、城鄉面貌從小村鎮到新城區、民生事業從保障型到品質型……過去十年,泉州市泉港區不斷蛻變“升級”。14日,“傳承‘晉江經驗’ 共享品質泉州”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泉港區,采訪團一行實地走訪福海糧油、惠嶼新時代文明實踐島、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等地。
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 (陳曉東攝)
在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泉港區委書記楊昌文介紹相關情況。十年來,泉港區的經濟體量以百億級持續跨越,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84億元增長到658億元,連跨四個百億;石化產值連續3年以百億的速度增長,2021年達到1158億元,躋身全國15強;海關稅收累計超千億元,年均達到百億,占泉州關區的八成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食品飲料產值、新材料產值等指標均超百億。新增各類市場主體4.4萬家,現代服務業總收入突破300億元,逐步形成了以石化產業為“鏈”,其他產業為“群”的“1+N”多元產業體系。
城市建設方面,大力實施“東拓南進、沿灣向海”工程,陸續建成了錦繡公園、植物園等9個園林景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0.5平方公里;新改擴建城市道路458公里;啟動總投資315億元、涉及3個鎮15個行政村約5萬人的全國最大安全控制區征遷工作,完成了歷時五年的“一號搬遷工程”,相關做法獲得了中央環保督察組和國家應急管理部肯定。
民生福祉方面,率先實現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全免費,學前教育購買服務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實現地方政府與高水平醫院直接合作的醫聯體模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省級醫療服務;率先實現70歲以上老人享受高齡補貼,成為全國少有的經濟發展型“中國長壽之鄉”;率先將城鎮居民納入養老保險范疇,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展望未來,楊昌文表示,將持續傳承“晉江經驗”,努力把泉港打造成綠色石化名城、現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福海糧油】龍頭企業引領行業發展
近年來,泉港區在糧油食品加工產業方面,規劃了面積6000多畝的糧油食品加工區,布局玉米精深加工區、生物發酵加工區等十二大功能區,集中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引導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基地之一,益海嘉里(泉州)企業群扎根泉港20年,在此設立兩個工廠,分別是福海糧油、益海嘉里泉州食品。
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清點數量(林弘梫 攝)
灌裝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林弘梫 攝)
走進福海糧油的小包裝車間,7條灌裝生產線開足馬力,經過幾道工序后,一桶桶完成灌裝的食用油整齊排列。大家熟悉的“金龍魚”“胡姬花”“藍匙”“金山”等知名糧油品牌,都是該公司的產品,其年產糧油200多萬噸,年營收超100億元。
“這20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益海嘉里(泉州)企業群逐漸發展成米面油的綜合性生產基地,產品輻射整個福建市場。”泉州福海糧油人事行政部經理王健告訴記者,在扎根泉州的過程中,公司全力保障福建糧油的穩定供應,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積極穩價保供,并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接下來,公司還將引進酵母、面粉三期、水稻循環經濟、油脂科技等項目,打造數字化的糧油食品產業園,構建糧油產業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惠嶼島】打造全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島
在南埔,有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名叫惠嶼島,是泉州唯一的孤島行政村。靠海吃海的小漁村里,聚集著數百戶漁民。近年來,惠嶼島的基礎設施條件日臻改善,走上了海上養殖和鄉村旅游“雙翼”齊發展的道路,昔日偏遠貧困的村莊變為生態美、百姓富的和美海島。
惠嶼島正在打造全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島(林弘梫 攝)
采訪團一行了解惠嶼村村史(林弘梫 攝)
圍繞“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惠嶼島著眼建設全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島。
黨恩廣場、黨建聯創長青林、黨建展示廳、旅游服務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文藝活動室、清風長廊……一批公共區域在海島上建成,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值得一提的是,以“海上先鋒”惠嶼號客渡船為特色載體,惠嶼島建成全省首個“學習強國”海上體驗空間。同時,惠嶼島還科學配置海島醫療互助、海上應急救援等8支特色志愿服務隊,扎實開展志愿服務在海島等各項活動。
泉州市紀委監委下派掛職干部、泉港區南埔鎮惠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蔡鋆澤說,下一步將把“文明島嶼”創建作為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緊扣“黨建+”鄰里中心,持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創新推出宣傳陣地全島覆蓋、海上島上同頻共振、文旅產業和志愿服務雙向提升、黨建品牌和文明實踐交相輝映的“惠嶼模式”。在推動惠嶼成為全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島的同時,為和美海島建設注入強大的文明力量。
不只惠嶼島,泉港已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全覆蓋建設。
【福大石化學院】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模式
為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泉港區積極引進一批產學研機構,創新業態正加速形成。福州大學石化學院泉港校區就是其中之一。在泉港辦學五年,泉港校區已經培養了本碩博學生1651名,為企業、科研院所輸送人才。
該校區的規劃用地1000畝,一期用地547畝,投入5.3億元,總建筑面積5.8萬㎡,建設教學樓、實驗樓、圖書行政樓、師生公寓等18幢,以及配套建設400米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停車場、綠化等基礎設施。
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忙碌(林弘梫 攝)
2019年,福建省化學工程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清源創新實驗室)也落戶該校區。這也是福建省首批成立的四家省級創新實驗室之一。圍繞全省、泉州石化產業的補鏈、擴鏈和強鏈,實驗室承擔并布局了一批重大、重點前沿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發項目,開展自主科研立項17個,總立項金額1.17億元,獲批省、市級項目4項,總金額208萬元,建成7個方向實驗室,經費投入4300萬元。同時,實驗室還牽頭成立了福建省化工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平臺,與省市骨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全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目前,該實驗室已與天辰耀隆、百宏化學、鐘山化工等12家企業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立聯合研發中心6個,技術合同總金額達1020萬元。
該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建立石化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孵化基地,聯合其他高等院校共同組建協同創新聯盟,跟蹤研究石化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推動技術研發協作,轉化科技成果,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模式,為促進石化工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施“石化強省”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陳曉東 林弘梫 供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