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漆畫,是以漆作顏料,運用漆器的工藝技法,經逐層描繪和研磨而制作出來的畫。磨漆畫技藝傳承已有數百年歷史,清代以來廣泛應用于民間眠床、櫥桌、中堂、壁掛和屏風等。
一般來說,采集來的生漆,經過攪拌晾曬,脫去部分水分,精制加工成熟漆,方能應用。熟漆分為黑推光漆、紅推光漆和透明漆三種。紅推光漆和透明漆實際上是一類,透明漆并非完全透明,只是相對于紅推光漆的透明性強一點罷了。黑推光漆則是在精制過程中加入氫氧化亞鐵。
泉港民間藝人用上等老漆配以鐵銹、白醋等配方,用鐵鍋加熱煮成黑推光漆,運用于磨漆畫,故稱“黑推”磨漆畫。
“黑推”磨漆畫傳統題材有人物、走獸、山水、花鳥、魚蟲以及仿古圖案等,多以吉祥喜慶為主題。黑漆磨光使畫面呈現出寶石般的烏亮光澤,古樸渾厚、富麗堂皇,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吳冠中曾說:“素白的宣紙與墨黑的漆,都極美,樸素大方之美,是經考驗了幾千年而不被淘汰之美,是我國傳統藝術棲止的溫床。”
“黑推”磨漆畫所用材料有石膏粉、老漆、礦物質顏料等,所需工具有毛刷、漆刷、牛角刷、刻刀、水磨石、水砂紙、頭發團、鐵鍋、鋼刻刀等。
“黑推”磨漆畫工藝流程復雜。①在木板面上,用石膏粉拌和老漆打底,待干,磨石拌水磨干,再打底,再磨平。②在多次水磨磨平的板面上,刷上用鐵鍋加熱煮成的“黑推”漆,待干,再刷上1-2遍,待干。③用鋼刻刀,運用各種刀法,刻上圖畫、文字。④填上各種顏色的老漆配料。⑤用水磨石、水砂紙、頭發團、多遍水磨,最后用手掌推磨。
正因為“磨”這一獨特工藝,故稱為“磨漆畫”。“黑推”磨漆畫將“畫”與“磨”有機結合起來,具有色調明朗、深沉、立體感強、表面平滑光亮等特點。漆畫工藝制品是一種傳統手工制品,既有版畫之美,又有浮雕之美,可保存數百年。
山腰“黑推”磨漆畫制作技藝傳承歷史悠久。山腰街道莊順華、莊超祥等藝人長期傳承這門古老的技藝。代表性作品有莊順華的百福圖、百壽畫和莊超祥的眠床“七肚”的花鳥畫、人物騎馬武打畫等。莊順華的磨漆刻畫坊,于2012年被泉州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評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泉港區展示點”,其作品“秋實圖”獲第十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暨2016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