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區 當群眾“知心大哥”
泉港邊防民警邱園園獲評第二屆泉州市道德模范
2011年,他從湖北警官學院畢業后應召入伍,成為邊防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為響應國家的號召,他不畏艱辛,遠赴西藏邊陲日喀則,克服艱苦的環境圓滿完成援藏工作;參加工作6年來,他始終秉持誠信待人、腳踏實地的職業操守,服務群眾、打擊犯罪,為保障一方平安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就是泉港區沙格邊防派出所的民警邱園園,前不久剛獲評第二屆泉州市道德模范。□記者 黃楓 文/圖
從小就有警察夢,邱園園十分珍愛這份工作。
心懷感恩 從小懷揣警察夢想
近日,記者在泉港沙格邊防派出所見到了邱園園,他正在將轄區走訪的情況整理下來。
“進入公安邊防隊伍是我從小的夢想。”邱園園說,這源自幼時對家鄉片警的崇拜和對父母的承諾。他的老家在湖北,當時在他居住的地方,有一位姓陳的片警工作敬業,為轄區的居民解決了很多社會治安、群眾糾紛等事件,也為他家解決了田地劃分糾紛的難事。因此,他對戴著“大蓋帽”的警察叔叔產生了一種敬仰之情。
后來,有一次他父親問他:“你長大了想干什么。”“我想當警察。”他毫不猶豫地答道。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他果斷填報了湖北警官學院并如愿以償,也實現了對父親的承諾。2011年,他成功考入福建省邊防武警總隊,來到愛人的家鄉工作。
主動援藏 不畏艱辛守邊境
2013年7月,他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自愿申請援藏工作。“剛開始到西藏時,那邊的工作環境跟福建的環境真的是天差地別,根本無法適應。”邱園園說,日喀則條件惡劣,高寒(海拔4800米,晚上最低零下40多攝氏度,沒有暖氣)、缺氧。第一個月,他幾乎每天流鼻血。每次與家人通完電話,都有想大哭一場的感覺。
“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和磨煉。”他并沒有因此退卻。慢慢地,他逐漸適應了當地的環境。
他的工作是守護邊境,地點距離尼泊爾與西藏的邊境線不遠。他與同事們一起破獲多起偷渡事件,有效維護了藏區團結穩定和社會安全,得到戰友和藏區同胞的一致肯定。不過,除了查偷渡者,也有其他收獲。有一次,他與同事在巡邏時,意外發現一名男子在邊境線附近行走。出于職業反應,他們以為這名男子是偷渡者。經查,男子是一名30多歲的背包客,徒步穿越西藏走到邊境線上時,身上沒吃沒喝的,正在四處尋找補給。確定情況后,他和同事隨即將男子送到工作地點,為其補充食物和水。
融入社區 贏得群眾滿意點贊
2014年,援藏工作結束,邱園園回到泉港繼續工作。他積極參與社區工作,堅持每周兩天深入片區,依托日常走訪、治安清查,了解民情、民困、民需,實現了走訪率、熟悉率、群眾見警率和滿意率四個100%,因此被稱為“知心大哥”。
轄區里面有一名小孩,正處于青春期,非常喜歡上網,不聽家里人的勸說,因此耽誤了學習,與父母關系鬧得很僵。邱園園得知情況后,耐心與孩子交流。原來,孩子的家人平常很少關心他,一發現他做錯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他,這就加深了他的逆反心理。此后,邱園園多次與孩子及其家長溝通,引導他的家人改變教育方式,讓小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終化解了矛盾。
與困難家庭促膝長談,因交通事故致殘的離異家庭重新走出陰霾;為社區建設多方奔走,一些重點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積極參與漁民受災情況調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這在邱園園眼中,都是必須做的事情。“群眾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出現,無論何時。”邱園園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將海絲底色融入全球文化版圖2025-06-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