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留住鄉村的“根”,進一步傳承傳統文化、培育淳樸民風,泉港區前黃鎮后張村以村莊歷史和鄉賢文化為依托,精心打造后張村史館。
后張村史館位于關刀石公園附近,面積不大,卻存放著村里不少壓箱底兒的“寶貝”。走進后張村史館,一輛銹跡斑駁的二八杠自行車、一臺老電視、一臺20世紀的縫紉機……這些鐫刻著歲月印記、浸潤著歷史溫度的老物件兒漸漸映入眼簾。在村史館的墻面上,一件件物品記錄著村莊成長,刻畫著鄉村記憶,共同繪就一個小村莊由貧到富的發展脈絡,憧憬新時代新農村的美好未來。
后張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治說道:“俗話說‘春拉犁耙,夏揮鋤頭,秋舞鐮刀,冬掄鐵鍬’,這是農民在一年四季的縮影,但是現在村里的很多年輕人不用說會用這些工具,起碼的名字都不懂。一轉眼都過去三十多年了,社會越來越進步,生活也越來越好,種地都開始機械化了,這些物件漸漸就不再用了,但是在后張村史館卻都能找到。后張村史館也展現了幾代后張人敢于艱苦奮斗、敢于拼搏的精神,讓現代的年輕人了解,讓他們明白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除此之外,后張村史館還設有黨建小屋,通過烽火歲月、鄉賢文化、榮譽墻等內容,進一步弘揚時代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形成了一個黨員群眾走得進、學得深、記得住的精神堡壘,打造出富有后張村特色風貌的黨群紅色陣地,讓紅色文化扎根基層。
后張村村民陳小麗介紹:“這里原本是一所小學,如今變成了村史館,這邊有很多兒時的回憶,像現在的孩子,他們是看不到這些歷史的文化,現在有了這一些,還有多功能運動場,籃球場,傍晚的時候,有很多人過來玩,越來越多人來觀看了解這些的東西。”
接下來,后張村將結合壩頭溪整治項目,把壩頭溪、關刀石公園連接起來,建成1.7公里的旅游步道。同時,成片推進環境整治,挖掘民間文化能人打造基層文化隊伍,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樹立文明新風尚。
前黃鎮副鎮長左青鷺表示:“前黃鎮,近幾年充分地挖掘各村的文化傳統的實際,以文化振興來引領鄉村振興。我們鎮不管是傳統文化,孝廉文化還是紅色文化包括鳳北村的這個僑鄉文化,這些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那我們接下來會充分地挖掘,并且引領好這些文化的發展。”(記者 劉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