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沉睡73年的遺書,揭開女地下工作者丹心向黨的戰斗故事和忠貞不渝的革命愛情
一段愛情與信仰的傳奇
“我倆在這十六年當中每時每刻均站在自我的崗位上為國家領土的完整、為人民徹底的解放而斗爭!從來沒有間斷過!”
“你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這是人民的事業!”
……
昨日,記者在泉港區山腰街道新宅社區見到了一封沉睡了73年的遺書。這是1948年王棣華臨終前寫給丈夫唐言福的絕筆信,信中講述了兩人從事地下工作16年,丹心向黨、浴血榮光的戰斗故事和忠貞不渝的革命愛情。
是怎樣的情懷,讓一位女性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牽掛著革命事業?是怎樣的精神,讓一位妻子在寫給丈夫最后的書信中,祈求丈夫在人民解放斗爭中負起更大的戰斗任務,使中國人民早得解放?當日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記者就此采訪了唐言福的孫子陳慶,聆聽其背后動人的故事。
王棣華和孩子合影
唐言福故居
王棣華的遺書
意外發現女革命者絕筆信
昨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幾天前,在泉港區山腰街道新宅社區黨支部舉辦的“學黨史、講紅人,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上,陳慶分享了這封信,聽者無不落淚。
陳慶是福建省公安廳的一名民警,據他介紹,今年以來,各地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他知道爺爺是老革命,就問父親,爺爺有沒有留下什么東西。4月底,父親拿給他一個舊報紙包著的包裹,里面有爺爺的各種證件和書信,其中一張薄薄的信紙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爺爺的前妻王棣華于1948年在晉江寫給爺爺的遺書。在這之前,家人對王棣華并不了解,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通過這封信及爺爺的一些記載,我們了解到兩人一起參加地下革命16年,輾轉泉州、廈門、福州多地,曾一起被捕過,遭受過酷刑折磨,險些犧牲。后兩人遠赴越南,在越共中央繼續革命。”陳慶說,兩人后來輾轉回到祖國。
陳慶告訴記者,1948年3月1日,王棣華躺在病床上,給她的丈夫陳鵬(唐言福的化名)寫下這封遺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遺書回顧了短暫而豐富的一生,為忠貞愛情、為革命初心作了最深沉的注腳。11天后,生命耗盡的她悄然離世,年僅33歲。
革命意志鐫刻在字里行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昨日,記者從讀者處了解到王棣華的事跡,并見到了這封泛黃的書信。
在信中,王棣華說:“我倆在同一立場同一步驟同一目標結合起永固的愛情根基,不管在任何艱難的狀況下均沒有挫折過沒有動搖過沒有減少過,反而把愛情更加大大的鞏固了。這是愛的神圣,愛的偉大!”“在這十六年來,事實證明:不管反動集團任何的收買、威脅、離間、挑撥之下,均能保持一貫的立場、一貫的態度。這確非常人所能做到的。這就是偉大的革命造成偉大的愛!”字里行間透露出對丈夫的摯愛。
更讓人感動的,是她對革命事業的牽掛,“我深知我的身體終被毀滅,難以繼續伴隨你為人民解放的事業而奮斗。這是我最缺憾的一件事也是我最痛恨的一件事呀!”“我早已有計謀如何協助你,不愿你被瑣碎的事纏繞著,使你能專心為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奮斗到底。可如今呢?一切的一切均變為空幻了,這豈不是人生一件最痛恨的事嗎?”“我與你永別后,你盡可能計謀較妥善的辦法來養育兒女,盡量避免來阻止你事業的進展!你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這是人民的事業!”面對病痛折磨,王棣華唯一的遺憾是不能繼續陪伴唐言福,協助他完成偉大抱負。千余字的絕筆書凝聚著她至死不渝的愛情信念,凝聚著其對民族大義、革命事業的深切追求。
中共泉港區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林進輝表示,王棣華是“惠北抗捐大同盟”總指揮、共青團惠安縣委書記、中共惠安縣委代理書記唐言福的妻子。她與唐言福相攜相伴16年,風雨同舟,參加惠北武裝大抗捐、閩南反帝斗爭;在越南組織聯絡華僑開展救國活動等,默默陪伴他、保護他。不過,關于她的資料甚少,這封信也是第一次被挖掘出來。“這一片純粹的革命初心,從薄薄信箋中顯現出來,從歷史深處走來,雖經歲月侵襲,讀來依然動人心魄。革命先輩們奔騰不息的戰斗意志,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革命事業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深深感染后人,時刻鞭策著我們牢記初心使命,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而奮斗。”(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連鍵剛 陳小燕 陳騰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