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哆啦A夢
以上數據來自百度指數、今日頭條
身為一個萌萌的藍胖子,哆啦A夢在全世界有無數粉絲。
說起它,很多人都滔滔不絕。隨口就是竹蜻蜓、記憶面包、隱形斗篷……可你知道嗎,這些曾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充滿幻想的神奇道具,其實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迎合科學發展的趨勢。其中的一部分,已慢慢變成現實。
還有,你知道哆啦A夢為什么是藍色的嗎?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哆啦A夢嗎?作者已經去世,那哆啦A夢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你不知道,那這篇文章真的可以看看。
哆啦A夢的謎團
哆啦A夢為什么是藍色的?
漫畫中,哆啦A夢一開始是黃色的,但被老鼠型機器人咬掉了耳朵,為了復原,想喝恢復藥“元氣之素”,結果錯喝“悲劇之素”,哭了三天三夜,淚水將黃漆沖盡,只剩藍色的底色。
可實際上,根據作者的說法,當時哆啦A夢刊登在教育學習雜志,讀者群為低年級小朋友,封面底色大多采用黃色,而標題字體也以紅色為多,去除紅色、黃色,只剩藍色可用。因此,哆啦A夢就變成藍色的了。
哆啦A夢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哆啦A夢的日語發音是Doraemon。emon來自日語“衛門”的讀音,有守護之意。而Dora一直有很多種解釋:
1.Dora來自希臘文,是禮物的意思,與emon連起來,有神賜之人或類似守護天使的含義。
2.Dora來自日文的野貓Doraneko。據說,作者在沒有靈感的時候,看到了不倒翁和貓咪,于是靈機一動,設計出了哆啦A夢的形象。
3.Dora來自日文的銅鑼燒Dorayaki,不過,從主角形象是臨時創作出來這點看,應該是后期加入進去的設定。
哆啦A夢有沒有結局?
網上流傳過一個悲慘的結局,大雄其實是自閉癥患者,哆啦A夢不過是他的臆想。還有一個曾感動很多人的說法,哆啦A夢陪了大雄80年,大雄臨死前對他說:“我走之后,你就回到屬于你的地方吧!”于是,哆啦A夢用時光機回到80年前,對小時候的大雄說:“大雄你好,我叫哆啦A夢。”
可實際上,這些都被官方否認了。官方關于故事的結局出現過3個。
正版結局一:1971年刊登,未來人跑來現代觀光,造成現代人的困擾,所以未來政府禁止時光旅行,哆啦A夢不得不回去。
正版結局二:1972年刊登,大雄的后代世修覺得,如果哆啦A夢一直在大雄身邊,大雄將會變成凡事依賴別人的人,所以要它回未來。大雄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從此努力向上。
正版結局三:1974年刊登,哆啦A夢讓大雄得到了幸福,決定回到未來,又怕大雄被欺負。大雄暗自決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即使和胖虎打架也要咬牙獲勝,讓哆啦A夢放心。這也是本次《哆啦A夢:伴我同行》采用的結局。
不過,雖然作者已過世,但他生前創立的制作公司還在持續創作《哆啦A夢》的動畫作品,以后,我們或許還會繼續看到它的故事。
來到現實的神奇道具
哆啦A夢從1969年開始連載,已有46年,引進中國也有24個年頭。它從口袋里掏出超過2000個來自22世紀的道具,不少預示著科技發展的未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哪些已成為現實,或有了長足進步。
單人飛行器:竹蜻蜓幾乎是哆啦A夢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道具了,隨便往頭上一放,就可以任意飛翔。現在,科學家們已研制出可裝在背部的單人飛行器。不過,續航時間最長也就半小時左右,如果能研制出新型動力技術,未來交通就大變樣了。
3D打印機:漫畫中,此類道具有不少。比如,速成制景相機,拍一下就能造出模型;還有萬能制造機,放進材料和圖紙就能造出實物。這妥妥的就是3D相機和3D打印機。目前,3D打印不僅在傳統的制造業中體現出非凡的發展潛力,還延伸至食品制造、服裝、奢侈品、影視傳媒以及教育等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
隱形斗篷:大雄穿越到未來,披上隱形斗篷,想看看自己的新娘是誰。隨時隱身,這可是個好東西。其實,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材質,可以改變光的波長,讓光線環繞著通過斗篷,而不在斗篷上發生折射或者反射,這樣一來就能實現隱身效果了。如果這樣的原理運用到更大尺寸的隱身斗篷上,就可以讓一個活人隱身。
記憶植入:大雄擔心考試掛掉,于是吃下記憶面包,幫助記住課本的內容。不要不承認這是你學生時代夢寐以求的道具。植入記憶這回事,科學家們真的在研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就成功給小鼠的腦子植入額外的愉悅記憶。結果,小鼠們不再四處亂跑,而是直奔科學家植入的讓它們感覺愉快的區域。這離記憶面包還有很遠,但科學繼續發展,說不定能攻克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