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海基接受本網記者采訪
閩南網1月8日訊 “詢問過后要開展工作評議和滿意度測評,讓常委會組成人員、老百姓對辦理情況打分,不滿意的要繼續整改,不能蒙混過關,要形成一個完善的跟蹤督效制度?!弊蛉丈衔?,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海基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這意味著,市人大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今后對“一府兩院”工作的監督和促進力度將更大。
去年兩場專題詢問,實效如何?
去年8月28日,對于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工作情況,泉州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首次專題詢問。
這次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沒有虛話套話,直入主題,與職能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一問一答。這場專題詢問持續近3小時,完成了9輪問答,內容涵蓋城市管理中井蓋、排澇、綠地、戶外廣告、停車難等多個方面。
去年10月30日,泉州市中級法院也接受專題詢問。這一次的焦點是“執行難”,針對為何出現“執行難”、怎么突破、執行法官知法犯法怎么處理等,委員們拋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不斷追問。
這兩場專題詢問,分管相關工作的副市長和市中級法院院長分別參加,并回答問題。他們在總結發言時直言,專題詢問直指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會后將及時落實。
經過整改,目前多數問題都得以推進和解決。
這種創新監督方式,好處在哪?
“從原來沒有嘗試到進行嘗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效果?!标惡;蛉辗治?,在組織專題詢問工作過程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自己也調研學習,有針對性地了解這些事情,更貼近社會,更好地把代表的意愿反映上來。
被專題詢問的單位更不能馬虎,要做好準備工作,才能從容回答詢問。“工作做不好,業務不熟悉,肯定不行?!标惡;魅握f,這對職能部門也是一個熟悉民意的過程,能把問題和經驗提煉出來,對今后的工作會有很好的促進;以后就是不詢問,他們也能繼續做好職能工作。
這種新的監督方式,還向社會展示了“一府兩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的憲法精神?!耙屓鐣缄P注這個問題,讓大家更全面地、更深刻地理解憲法精神?!标惡;魅握f,通過這一方式,還能為民眾更好地參與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為集中民意、征集民智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
今年專題詢問力度,會加大嗎?
這種監督方式,今年會有什么創新?
陳?;魅握f,今年首先是要探索重大事項決定權,對一些關系重大、影響深遠的事情,人大要如何提前介入,切實維護好人民的利益?現在在探討具體方案。另外,今年要再開展兩場專題詢問,有一點很大的變化是,“詢問過后要開展工作評議和滿意度測評,要讓常委會組成人員、老百姓對辦理情況打分,不滿意的要繼續整改,不能蒙混過關,要形成一個完善的跟蹤督效制度?!?/P>
滿意度測評,也要用于“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要實行再反饋。“工作沒做好的地方,相關部門要整改,但不是整改報告一交就了事,還要對整改的效果進行調查、評議”,代表、群眾不滿意的地方,要繼續整改,直到代表、群眾滿意為止。
“去年兩次專題詢問前后,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專題報道、跟蹤報道。”陳?;魅握f,宣傳了法治精神,也把政府部門的工作告訴給了老百姓,“做得好不好、改得怎么樣,看得很清楚,這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監督。”
□名詞解釋
專題詢問,是就“一府兩院”某一方面的工作,由人大常委會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集中開展的詢問活動。這是人大對“一府兩院”法定監督權的一種外化載體。2010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專題詢問。(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兩會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