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殘疾母親智障 12歲女孩的養家情結
這個家雖然缺錢,但從不缺少笑聲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我有個夢想,就是讓父母在家里享福,不用再那么辛苦出去撿瓶子。”12歲的小丹容坐在晉江英林滬厝垵村的家中,微笑著講述著自己的生活。
為了實現夢想,這個暑假,她到工廠打工剪線頭。整整50天,她每天加班到深夜12點,剪了5300多條褲子的線頭,拿到了整整1500元的工資。“明年暑假,我要去翻褲子,我打聽過了,翻褲子比剪線頭更好賺,翻60條褲子就能賺20元。”
小丹容的母親張玉梅患有智障,生活不能自理;57歲的父親柯文斗,自幼患上小兒麻痹癥,靠撿空瓶子換錢養活一家三口。
然而,小學四年級前,小丹容并不明白這個家的狀況,她說自己“小時候不懂事,只顧著玩”。3年前,突然出現了許多好心人,幫他們搬進了現在的房子,還時常給他們送錢、送米、送油。小丹容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家和別人不一樣。
一夜之間,小丹容長大了。她開始努力讀書,并以“家中唯一健全的勞動力”自居,說要賺錢養父母并供自己讀書。
今年,小丹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晉江英林鎮南灣中學。昨天,她拿著自己打工賺的錢,到學校報了名。剩下1000多元,她全部交給了父親,補貼家用。
小丹容成長記 “小時候我只知道玩,成績也不好,小學四年級才明白,爸爸原來是殘疾人,于是我突然就懂事了……”
小丹容的家是一座沒有外墻裝修的磚混水泥房,大門口右上方,掛著兩個牌子:泉州市殘疾人“安居工程”、晉江市慈善安居工程。小丹容的父親坐在輪椅上熱情招呼記者進屋。屋內簡單地刷了白墻、鋪了紅地磚,大廳右側墻上的12張紅色獎狀,讓這個簡陋的家看上去比屋外還要明亮。
提起這些獎狀,小丹容的父親一臉的驕傲。
這些都是小丹容小學四年級以后得到的。“小時候不懂事,只顧著玩,所以以前讀書成績不怎么好。”提到自己的過去,小丹容用了“小時候”三個字,仿佛自己已經是個大人,然而稚嫩的聲音,卻泄露了她今年只有12歲的事實。
小學四年級之前,小丹容根本不明白父母是殘疾人,也無法理解家里是有多么困難?!澳菚r候,我每天只知道吃飯、睡覺、玩耍,還有去上學,爸爸有一輛很破很大的三輪車,要用手搖才能走,但我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還為那車生過氣。因為以前住的是老房子,只有一個房間,三輪車又大,很占地方,經常刮破我的裙子。生了幾次氣后,爸爸還特地休整了車上刮裙子的邊角?!?/P>
長大,仿佛就在一夜之間。
“2008年6月的時候,突然有很多人到破房子里看我們,后來我們就搬進了現在這個新家?!毙〉と菡f,那時她發現自己的家和別人的不一樣:家門口比別人多了兩塊牌子,村里人都對他們很好,有的送錢,有的送米、送油,逢年過節還有很多陌生人來家里看望他們,每次總會留下很多東西。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來關心我們家?我一開始沒想明白,后來偷偷跟著爸爸出門,才明白,爸爸原來是殘疾人。他每天騎著那輛又破又大的三輪車出門撿空瓶子回家,賣了錢供我讀書、養全家人。”說到這里,小丹容眼眶濕潤。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