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7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尤懷恩 文/圖)7月16日晚,泉州市視障女孩林鈺寧首場公益性“潤美之夜”鋼琴獨奏音樂會在泉州大劇院音樂廳成功舉辦。泉州市人大常委會、泉州市政府、福建省殘聯等有關領導,以及泉州市殘聯、安溪縣殘聯、主協辦單位相關負責人,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殘疾人代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3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充滿愛與夢想的音樂盛宴。
經典華章流淌,情感直抵人心
音樂會現場,舞臺聚光燈與德彪西《月光》的溫潤旋律相互映襯,憑借著指尖與琴鍵的精準對話,林鈺寧將樂曲中的情感娓娓道來。當最后一個音符消散,臺下爆發的掌聲與喝彩,成為對她藝術造詣最好的肯定。
此次音樂會,林鈺寧精心演繹多首經典曲目。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到德彪西的《為鋼琴而作》,從西方古典音樂到《百鳥朝鳳》《夕陽簫鼓》等中國傳統佳作,她的手指在琴鍵上靈活跳躍,如同靈巧的畫家,用旋律勾勒出五彩繽紛的內心世界。每一個音符都飽含深情,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將現場氛圍一次次推向高潮。
特邀嘉賓林靖的傾情加入,為音樂會注入了新鮮的音樂色彩。他演奏的《夜之幽靈》之“幻影”、《唐璜的回憶》等曲目,以高超的技巧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指尖躍動光明,生命奏響最強音
相較于普通人,林鈺寧在學習鋼琴的道路上承受了超乎尋常的困苦。林鈺寧四歲啟航鋼琴之旅,九歲面臨挑戰,被診斷為“青少年眼底黃斑病變”,雖生活在無光的世界,內心卻始終被音樂的璀璨光芒所照亮。十二歲,她以非凡才華加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作為鋼琴演員隨團跨越十多個國家,不僅收獲了國際贊譽,更贏得了各國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展現了音樂無國界的魅力。
十六歲,林鈺寧以最小年齡考入北京聯合大學,她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鋼琴比賽,用精湛的技藝征服了評委與觀眾,獲得諸多獎項。大學畢業后,林鈺寧不忘初心,繼續跟隨恩師福建省鋼琴協會會長楊弋夫教授學習并深研聲音概念教學法,創立“寧寧鋼琴工作室”,續寫著音樂教育的新篇章。她希望用自己的音樂溫暖他人,用自身經歷感染更多人。
演出結束后,林鈺寧分享道,“雖然我的世界沒有畫面,但音樂賦予了我最絢麗的色彩。每一次觸碰琴鍵,我都在與偉大的靈魂對話,也在向世界傳達我的熱愛與感激。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是你們讓我相信,黑暗從不能定義生命的邊界。”她的聲音柔和卻充滿力量,宛如她指尖流出的音符。
提供多樣平臺,為殘疾人幸福“加碼”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大眾音樂教育協會主辦、泉州大劇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協辦。活動得到福建省殘聯、泉州市殘聯、安溪縣殘聯的大力支持與深切關懷。福建省殘聯兼職副理事長王永澄到現場聆聽演奏,并與林鈺寧親切交流,鼓勵其要勇敢追尋音樂夢想。他表示,省殘聯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推廣、扶持像鈺寧這樣有夢想、有才華的殘疾人藝術人才,不斷提升殘疾人藝術創作的社會影響力。
長期以來,泉州市各級殘聯為包括林鈺寧在內的廣大殘疾人藝術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與溫暖的平臺,堅持用心用情開展形式多樣的殘疾人文化服務,讓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得以被持續挖掘、培養和輸送,不斷為殘疾人幸福“加碼”。
此次音樂會也是福建省大眾音樂教育協會踐行“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理念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協會會長朱奕雄表示,“音樂教育不應有門檻,我們希望通過林鈺寧這樣優秀的榜樣,激勵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和特殊群體,勇敢地接觸音樂、學習音樂、熱愛音樂,讓藝術之美滋養每一個心靈。”
音樂會上,林鈺寧用實力證明,即使身處黑暗,熱愛與堅持也能讓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多彩世界。她的故事與音樂,不僅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更傳遞出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