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閩韻馨聲·薪火逐光”實踐隊深入壽寧縣下黨鄉開展沉浸式實踐調研。師生們以腳步丈量紅色熱土,用青春視角探尋從“五無特困鄉”到“振興樣板地”的蝶變密碼,在實踐中淬煉理想信念,在奉獻中彰顯青年擔當。
實踐隊在主題館合影
循足跡:在紅色熱土中筑牢信仰之基
在鄉團委副書記黃鵬程的引導下,實踐團首站走進“難忘下黨”主題館。這里,從“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無財政收入、無辦公場所”的極端貧困,到如今公路盤山、黛瓦白墻的生態村落。實踐隊深刻體悟“弱鳥先飛”的志氣與“滴水穿石”的韌勁,讀懂“扶貧首站”蘊含的共產黨人初心使命。
實踐團在主題館聆聽講解
踐真知:于振興現場感悟發展之道
實踐團頂烈日重走“黨群連心路”,崎嶇山徑成為最生動的課堂,讓青年切身感悟:“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鄉村振興正是千萬黨員干部以腳步丈量出的奇跡。
在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師生深入調研“下鄉的味道”品牌崛起之路。
展擔當:以青年之聲傳播閩東智慧
實踐團創新采用“可聆聽的振興史詩”形式,通過聲音檔案錄制茶農炒茶聲、連心路風雨聲等原生態素材;通過有聲書創作,編撰《難忘下黨》三部曲(“三進下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通過“大學生青年說”數字化傳播。下一步實踐團結合調研形成《定制化品牌振興鄉村的寧德路徑》報告,展示實踐團社會實踐成果。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青年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做“弱鳥先飛”精神的傳承者、“滴水穿石”實踐的接力者,為譜寫新時代閩東振興新篇注入青春動能!(周文龍 鄭智超 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