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3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柯馨)去年,泉州公交集團首次引入12部復古風鐺鐺車,新辟L1路成功運營并掀起熱潮。為進一步推動文旅產業經濟發展,擦亮“世遺”金字招牌,泉州公交集團再度發力,新增52部鐺鐺車,將于11月1日正式投放到2路、30路、K502路,同時將這四條線路升級為特色旅游線路,分別命名為旅游1路、旅游2路、旅游3路、旅游4路,精心編織了一張覆蓋廣泛、特色鮮明的鐺鐺車旅游線網。
四條旅游專線 串聯泉州精華
旅游1路(原L1路):世遺探索之旅。從清源山啟程,串聯起普明古地、威遠樓等多個世遺點,以及豐澤區的文化瑰寶,如泉州木偶劇院、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最終抵達東海的港灣街公交首末站,全程滿載文化與歷史的厚重。
旅游2路(原2路):從古城到現代的完美穿越。線路從福廈鐵路泉州站出發,穿越古城的心臟地帶,包括朝天門、天后宮等標志性建筑,再延伸至豐澤區的正骨醫院、領SHOW天地等現代都市熱點,讓乘客在一趟旅程中體驗泉州的古今交融。
旅游3路(原30路):新老城區的紐帶。線路連接東海新區、古城與江南新區,不僅經過政府機構和醫療中心,還串起了城市發展的新舊記憶,是體驗泉州城市變遷的絕佳路線。
旅游4路(原K502路):臺商至古城的文化走廊。從福廈高鐵泉州東站出發,途經洛陽橋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以及華僑大學等知名地標,最終抵達古城的開元盛世,展現了泉州多元文化的魅力。
便捷換乘 設置多個換乘點
為提升游客體驗,四條線路間設置了多個便捷換乘點,在北門街、鐘樓、客運中心站等地,確保游客能夠輕松銜接各條線路,實現無縫暢游泉州。
旅游4路與旅游1路可在北門街的北門街站、華僑新村站、醫大二院鯉城院區站;東街的鐘樓站、 泉州一院站、東門站;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站、僑鄉體育館站、圣墓站相互換乘。
旅游2路、旅游3路和旅游1路可在坪山路的客運中心站東門站互相換乘。
旅游2路和旅游3路可在坪山路的坪山路南段站和寶洲街口站互相換乘。
旅游3路和旅游1路可在通港西街的現代廣場站、東海街道辦事處站、黎明大學站和豐海路的濱海街口<濱海公園>站、濱海公園<濱海街>站、濱海公園<府西路>站、大興街口<濱海公園>站、濱海公園<大興街>站互相換乘。
泉州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公交+文旅”發展模式,以鐺鐺車為載體,加強日常綜合服務能力,力爭成為高品質服務的標桿,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富有文化特色的出行體驗,助力泉州文旅產業持續繁榮,讓世遺之城從“網紅”邁向“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