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15日訊(閩南網 姚珊紅 通訊員 薛宇翔)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的關鍵節點,泉州石獅市以“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為抓手,吹響了開局之年加油干的沖鋒號角。
海納百川,港通天下。2月15日,泉州石湖港區新泊位投產暨新航線首航儀式舉行。泉州石湖港區5號、6號泊位竣工投產,并正式開通泉州至新加坡、馬來西亞2條RCEP國際航線,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外貿“朋友圈”。
泉州石湖港區新泊位投產暨新航線首航儀式
“此次10萬噸級新泊位的正式投產,使泉州石湖港區邁入年吞吐能力超300萬標箱的大型港口行列,必將進一步提升港口規模化水平,極大地發揮港口樞紐帶動作用。”泉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府副市長劉林霜表示,新開通的新加坡、馬來西亞2條RCEP國際航線,也必將進一步拓展“絲路海運”,開辟國際貿易“直進直出”新通道。
據悉,泉州石湖港區5號和6號泊位工程項目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5.5億元,主要建設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碼頭后方堆場工程及相應的港池疏浚等附屬工程,設計年吞吐能力120萬標準箱。5號、6號泊位投產后,將使泉州石湖港區邁入年吞吐能力超300萬標箱的大型港口行列,有效滿足石湖港區集裝箱吞吐量日益增長和掛靠船舶日益大型化的需要,適應泉州港外貿航線開辟需求,進一步推進“海絲泉州”建設。
據統計,2022年泉州石湖港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4.04萬TEU,同比上升6.77%;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5萬TEU,同比增長27.6%,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無人集卡作業
首航儀式上,無人集卡作業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5臺無人集卡在接到裝船指令后,依托覆蓋碼頭的5G信號,自動駕駛至提箱堆場,與龍門吊完成信息交互,再按照指令準確運箱抵達碼頭4號泊位9-10號岸橋下方和5號泊位11-12號岸橋下方,裝船作業一氣呵成。
泉州石湖港區的無人集卡,是依托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算法,綜合運用“5G通訊、V2X、新能源”等先進技術,根據港口場景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無人純電港內集裝箱智能轉運車,采用車-機-路協同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感知融合、協同計算、即時通訊,與港口調度系統、智能化輪胎吊、岸橋吊等無縫對接,可實現全天候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泉州這兩條新航線開通后,通過新加坡、巴生國際中轉港,覆蓋東南亞地區,并打開通往中東、非洲等通道,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新的物流通道及完善的國際集裝箱班輪干線服務,為泉州地區港口經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便捷的物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