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日訊 (閩南網記者 黃麗君 通訊員 張錦川)6月30日上午,“古技今藝——中國(安溪)藤鐵藝術展”在晉江五店市泰華宸美術館隆重開幕。“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安溪縣在此集中展示了46位工藝大師的180多件藝術精品,讓廣大游客欣賞到安溪獨具魅力的藤鐵藝術。
“古技今藝——中國(安溪)藤鐵藝術展”開幕式(劉伯怡 攝)
大師精品 盡顯“鐵骨柔情”
安溪置縣千年,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安溪的“三鐵”文化(安溪鐵觀音、藤鐵工藝、青陽冶鐵),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品,更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藤鐵工藝是安溪在全國首創的工藝新藝種,以竹藤編技藝為核心,以鐵、鈑金等金屬材料為構架,以工藝文化創意為靈魂。產品既有竹藤編的柔美靈巧,又有鋼鐵的韌性耐用,堪稱“鐵骨柔情”。
展覽作品(黃麗君 攝)
據了解,本次展覽秉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理念,甄選46位安溪藤鐵工藝大師的180件(套)作品參展,它們或是各級工藝大師的代表性作品,或是各種專業賽事的獲獎作品,是安溪工藝人精品的一次集體亮相。展覽作品內容豐富多樣,形式新穎別致,風格獨樹一幟,注重傳統工藝的當代藝術表達及生活應用,為藤鐵藝術的創作打開了新的視界。本次展覽旨在搭建文化藝術交流的對話平臺、文旅經濟融合發展的載體,推動藤鐵工藝“日用產品工藝化、工藝產品日用化、傳統工藝精品化”,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文旅經濟產業。
據策展公司福建聽山文化公司負責人介紹,五店市傳統街區是不設圍墻、不收門票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閩南紅磚古厝博物館”,游客眾多。本次展覽分為兩個展區,一個是竹藤編藝術展區,地點在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大井口1號展廳,該展區將重點展示全國勞動模范、安溪藤鐵工藝先驅陳清河大師的竹藤編藝術精品;另一個展區位于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進士路10號展廳,主要展示安溪各級工藝大師的藤鐵藝術精品。
交流探索 共話傳承發展
開幕式當天,還舉辦了一場“藤鐵藝術生活化”的研討會。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黃明珍、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陳文令、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吳榮華、晉江市博物館館長林沿海,以及安溪藤鐵工藝界的藝術家代表等,圍繞“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主題進行熱烈討論,共話發展。參加研討會代表表示,本次沙龍不僅為工藝美術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交流論道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借以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更多藝術精品。
“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研討會(劉伯怡 攝)
在展覽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主辦方安溪縣有關部門還安排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安溪竹藤編技藝的現場編織展示。在竹藤編工藝老師和中小學生的巧手下,竹與藤一絲一縷交錯,編織出花籃、水果盤、帽子等一件件精美而有藝術感的用品,外形精美、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拍手叫好。據悉,安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非遺技藝傳承創新,將竹藤編技藝逐步納入中小學校本課程,激勵學生們擔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安溪竹藤編技藝的現場編織展示 (劉伯怡 攝)
“本次展覽是一個起點。未來,我們還將邀請更多的中國工藝美術權威專家到安溪創作精品佳作,力爭將藤鐵工藝作品帶到中國工藝美術的最高殿堂--國家博物館展覽、館藏,真正打響安溪‘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品牌。”安溪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安溪藤鐵工藝產業規模居全國同行業之首,產品出口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安溪擁有2200多家企業、15萬從業人員、年產值超230億元,已成為安溪特色支柱產業和第一大出口產業,逐步成為國家文化符號,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本次藝術展由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安溪縣藤鐵工藝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辦,安溪縣家居工藝商會、福建聽山文化承辦,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建設領導管理小組辦公室協辦。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一個月,將從6月底持續開放到7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