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今天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泉州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泉州人民會堂隆重開幕,泉州進入“兩會時間”。在為期四天的會議中,政協委員們將帶著全市各界群眾的囑托,鄭重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為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本屆市政協共有委員488名,出席開幕式的委員有437名,符合規定人數。
1月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泉州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泉州人民會堂開幕。
受十二屆市政協常務委員會的委托,李轉生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五年來,市政協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協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市政協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兩個全覆蓋”全面實現;協商工作深入開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南翼新城規劃建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城市快速交通等一批高質量協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納應用,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更加凸顯;大團結大聯合工作扎實推進,特別是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組織社會各界同心抗疫、捐資捐物,海內外泉籍同胞愛國愛鄉熱情空前凝聚;委員主體作用和履職質效持續提升。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人民政協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大有可為。報告提出,今后要對照泉州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安排,深入謀劃履職重點,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多盡精誠之力。聚焦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在提高全市發展質量和潛能上下功夫,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低碳綠色集約發展、后申遺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開展專題協商,推動形成多元發展、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實做優次中心組團、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的要求精選課題、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助力提升城市能級、打造21世紀“海絲名城”。圍繞打好新“僑”牌,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建設海絲重要門戶。圍繞深化泉臺各領域交流建言獻策,推動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要進一步豐富協商形式,促進遠程協商和網絡協商等新平臺的建設與運用。
報告強調,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泉州市委堅強領導下,廣泛凝聚力量,務實擔當作為,以實干書寫精彩的時代答卷,為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泉州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隨后,駱沙鳴向大會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泉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五年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積極運用提案履職建言,共提出提案3453件,其中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提案840件,占24.33%;委員提案2613件,占75.67%。經審查,共立案3065件,立案率為88.76%;未予立案的388件提案均轉送相關部門參考。
當中,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區塊鏈產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教融合等,提出提案781件;圍繞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強化宗教事務管理、加強引才聚才工作、促進泉州和港澳臺的交流、推進新階層工作和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等,提出提案153件;圍繞開展閩南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泉州書院”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深化泉臺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等,提出提案438件;圍繞推進義務教育普惠化均等化、加強城市文明管理、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大力發展養老事業、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施食品安全有效監管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提出提案1591件;圍繞加大農村小流域環境整治、優化晉江兩岸現代景觀、加強危險廢物監督管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修復工作、提升海上危化品應急監測處置能力和建立市域水質自動監控系統等方面,提出提案10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