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闔家團圓。泉州傳統的中秋味道,就是一口甜香的老月餅,它承載著當地人濃濃的鄉愁,更是深藏于記憶中的團圓味。
提前3天,備好月餅餡料
手壓在木質模具上,把成形的月餅敲出來
留師傅的糕點鋪一直開在水門巷,來的都是老顧客
泉州的傳統月餅又叫團圓餅,吃上一口,芝麻、花生的香味在舌尖、鼻尖縈繞,越嚼越香。泉州人中秋拜月時,更愿意用傳統月餅作為供品,祈求出入平安、吉祥如意。
這幾天,泉州水門巷60歲的留鴻章師傅,又在忙碌著一年一度的月餅制作。從16歲進入泉州糖品廠學做糕點算起,他已經做了45年月餅。
純正泉州味兒深受厝邊食客喜愛
“要想月餅好吃,選料、調餡、包制、烘烤都非常考究。”留師傅和妻子在水門巷經營著一家傳統糕點鋪子,已經20多年了。他做的月餅,保留著純正的泉州味兒,深受厝邊食客的喜愛。上月,已經有人找上門來定做月餅,為保持新鮮度,這兩天他才張羅起來。
泉州最傳統的月餅,又大又圓,餡料以五仁為主,將三層肉、花生、芝麻、冬瓜糖、糯米粉、花生油、蔥頭油、白砂糖、生蔥等食材混在一塊,一遍又一遍地揉搓。留師傅會提前三天把餡做好,經過時間打磨的餡料,更香更好吃。
制作月餅的皮,則是他當天起大早搟出來的。精面粉里放糖漿、堿水攪拌均勻,分次加入花生油和成油皮,再搟出軟滑的餅皮。制作月餅時,先把餅皮壓扁,放入餡料,用虎口推動餅皮慢慢收口揉圓,放進印子里按結實。
將做好的生月餅放入烤箱烤制15分鐘,看著月餅顏色由暗黃慢慢變成金黃,烤箱里逐漸飄出陣陣誘人的香氣,傳統手工月餅就香噴噴地出爐了。做好的月餅放置四五天,等它回油后,表面光亮,內餡柔軟,才是最佳賞味期。
來一口老月餅就想起了小時候
留師傅保存著兩副老式月餅印子,其中一副用來做狀元餅,刻的是狀元騎馬的場景;另一副則是對堂餅,為雙龍戲珠圖案。那是早年間糖品廠師傅送給他的,已用了三四十年,邊角雖被打磨得锃亮,但精美的圖案仍清晰可見。
留師傅回憶說,小時候特別愛吃甜點,最盼望中秋節到來。因為泉州人過中秋一定要吃月餅,到了那天,家中大人就會掏出糧票,讓他上街買兩個月餅。月亮出來后,一家人邊賞月邊分吃月餅。“當時的月餅,就是這樣子的,又大又圓,寓意團圓美好,適合全家人共享。”
這些年,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留師傅也會制作各種口味的月餅,如豆蓉、蓮蓉、叉燒、咸蛋黃、水果味等。但無論食客的品味如何變化,他都偏好純正的五仁味團圓餅,堅守著泉州傳統月餅的制作技藝。
每逢中秋佳節,不少人要買傳統月餅,這是留師傅最開心的事,“他們也跟我一樣,想念以前的那個味道”。(海都記者 柳小玲 田米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