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政策
“這份政策大禮包,請簽收!”更走心,更有力,過去一年,泉州頻頻送出政策“大禮包”,一系列好做法、好政策轉化為發展“推進劑”,讓企業、群眾更有獲得感。
“泉民開講”啟動儀式暨首場宣講舉行 (陳曉東 攝)
“泉民開講”傳遞新思想
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讓群眾講給群眾聽,推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泉民開講”是泉州市2020年策劃實施的理論宣傳教育創新工作項目,項目圍繞“對誰講、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關鍵環節,采取“讓群眾講給群眾聽、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宣講模式。這種宣講模式變以往“專家學者為主講”為“專家學者講理論、領導干部講政策、行業模范講事跡、百姓群眾講體會”的宣傳格局。目前,全市各地全面發動農民講師團、鄉村講師團、百姓宣講團等“輕騎兵”,深入宣講全會精神近300場次。
抓“六穩”促“六保”,我市全面推動產業復蘇。圖為泉企組織員工加班加點完成外貿訂單。(劉伯怡 陳小陽 攝)
“六穩”“六保”寫下泉州答卷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泉州于4月出臺《泉州市促“六穩”“六保”追趕行動方案》,12項行動迅速鋪開,“六穩”“六保”扎實推進。12個專項行動中,工業增產增效行動,梳理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斷點;第三產業提質擴量行動,推動房地產業穩定發展、促進旅游業回暖復蘇等,重點扶持1000家服務企業;營商環境攻堅提質行動,今年企業開辦時限將減少到2.5個工作日,實現進駐部門審批服務事項100%“一窗式”分類受理等,全力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四新八老”逆周期投資攻堅
“今天的投資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今年以來,泉州市加快逆周期投資,改造提升8個千億產業集群,發力“四新”領域,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在疫情沖擊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下,泉州圍繞8個“老”產業逐一制定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實施項目980個,總投資5200億元。
探索新方向,泉州搶抓機遇,發力基建新經濟、新材料、新片區、新交通“四新”領域。目前,新型數字顯示傳感智能等6個項目正在建設中;新材料方面,泉州將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紡織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片區方面,重點抓好北峰西華洋,東海后浦、后渚蓮,城東南濱江等7個片區更新改造,規劃用地2.7萬畝,總投資585億元;新交通方面,泉州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R1線泉州段、地鐵、昌金高速和泉州至梅州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
福廈泉自創區19項舉措全省推廣
去年,泉州市圍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七大改革任務,推出45項全國、全省首創的創新舉措,其中三批共19項被省里列入向全省推廣清單,總數位居全省首位。
在創新主體培育方面,泉州市進一步完善“市—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三級梯度培育和獎補機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1/3;實施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瞪羚企業培育行動,推動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加速發展,去年新增123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入庫培育瞪羚企業72家。
2020年泉州市產業鏈招商季啟動
今年8月,泉州開啟2020年產業鏈招商季,推動大招商、招大商,實現產業招商大突破、大發展。
根據方案,泉州圍繞12個新基建新經濟基地、新材料六大重點領域發展方向和八大千億產業集群升級提升,結合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推進實施,對標產業鏈發展方向,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及建鏈強鏈補鏈目標,確立招商方向和重點。同時,著力構建產業發展生態,推動數字經濟、石油化工、傳統制造轉型升級和文化旅游等重點產業方向招商工作,引進與主導產業關聯度高、協調性強的現代服務業項目,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雙循環”保市場
泉州市從10月底起開啟暢通“雙循環”年終沖刺行動。各級各有關部門全力組織實施工業增產增效沖刺行動、擴大消費暢通內循環沖刺行動、穩外貿外資沖刺行動、項目投資沖刺行動、建筑業增產增效沖刺行動、農林牧漁業穩產保供沖刺行動、保障改善民生年底沖刺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秋冬季常態化疫情防控專項行動、要素和組織保障行動等10大具體行動。
《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出臺
泉州市第五部實體法《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即將施行的《條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從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實際出發,著力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堅持總結經驗和引領推動并重,建立了多層次的管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