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水利局獲悉,自2016年進行試點以來,泉州開展44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截至今年11月已完成投資9.726億元,治理河長365公里,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建設不僅提升了鄉村的人居環境,還盤活了生態資源,帶動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雙翰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提升春美鄉顏值
德化縣的小鎮春美鄉開展了雙翰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冬日里的雙翰溪畔依然繁花似錦,草木蔥郁,溪水清澈見底,沿溪古春村還建起蘇履吉文化公園,以蘇履吉故事為景觀主題,打造“忠、孝、廉、節”景觀文化墻,記載著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廉吏蘇履吉為人傳頌的故事,感染和激勵著一代代雙翰人,豐富了治水內涵。“春美鄉盛產黃花菜,生態水系建設提升了鎮區的人居環境,加之原有青山綠水的生態資源,吸引了大量的鄉村游客,帶來了不菲的鄉村旅游效益,黃花菜十分暢銷。”春美鄉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從長遠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的意義,還在于為小流域水環境治理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以往的治水就是修修堤防,清理河道,人工痕跡明顯。”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過程中,市水利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綜合選擇優秀治理方案。從重建設到重管護,著重從源頭控制入手,全面實施最嚴格水資源制度,實行水資源“紅、黃、藍”分區管理,逐步開展小水電退出工作;優化產業布局,明確規定全市不再審批重污染項目,嚴格實行“區域限批”和“兩江”流域“四不批”政策,并通過采取依法取締關閉、實施差別電價、建設集控區等方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從單一項目建設資金到科學統籌政策資金,加大本級財政投入,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有效激勵安全生態水系治理等項目的順利推進;同時,充分利用蘇區老區的政策優勢,突破行政區域限制,捆綁打包農田水利建設、防洪防潮、流域綜合治理等涉水項目,并整合用于安全生態水系建設。
治水帶來的生態紅利正在“變現”。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水利資金投入與項目支撐,引導各地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農業、工業、旅游業,打造一系列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閑集鎮和田園綜合體,使生態產業多元化、規模化、品牌化,推動鄉村綠色經濟蓬勃發展,為流域兩岸居民收入創造新增長點。(記者林銘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