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措施和重要任務。今年國慶節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吹響了全國各地政企一心、攜手推動“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整體提升的號角。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對于市場主體總量已超116萬戶的民營經濟樂園泉州來說,“獲得電力”絕非只是營商環境評價的一項指標而已。如果沒有可靠的電力保障,企業將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而失去增長動力。也正因此,“獲得電力”成為泉州招商引資的“指南針”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起搏器”。近年來,泉州始終將“獲得電力”作為營商環境再升級的關鍵一招,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與國網泉州供電公司聯手,從減環節、壓時限、降成本、優服務等方面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的舉措,換來企業群眾舒適的辦電體驗,贏得用電營商環境“泉州樣板”的良好口碑。
流程再造 辦電“極簡”
去年,市區浦西萬達外線電源改造工程,僅用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設計圖紙聯審和實地聯合勘察工作,讓工程負責人王寶鐵告別了以往逐個部門跑審批的辛酸史,直呼:“太神速!”
針對原有電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需向多個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多次配合圖紙會審及現場勘察、總審批時長高達30天以上的“痛點”,去年2月,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市城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公路局、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等5家單位攜手在全省首創政企聯署辦公新模式——電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一窗式”聯審,專窗統一收件后2個工作日內即完成聯審,3個工作日內完成聯勘。5月底,這一機制再優化,針對多種情況下小距離破路項目,采取免聯合會審、電力工程服務專窗統一辦理、承諾報備“一次交互、一次辦結”等措施,推行短距離承諾備案制。
“串聯”變“并聯”,審批大提速。2019年以來,電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許可已聯審辦結近60件,總平均時長從30天以上大幅壓降到了5天以內,審批時長壓降80%。今年,“紅利”再度延伸,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環節也納入電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一窗式”聯審,一并通過線上辦理,全流程最快審批時長已壓縮至9個工作日內。
讓市場主體更好更快“獲得電力”,供電人甚至感知在企業客戶前頭。“你有一條新的待辦任務,請及時辦理。”今年3月,國網泉州供電公司大客戶班班長黃銘燊收到短信后,通過石獅市政府網自然資源局方案聯審平臺獲取石獅青創城電子商務園區有限公司的工程許可審批件,當天即安排企業專屬客戶經理上門進行踏勘,在了解到企業用電需求后,出具了具體供電方案。企業負責人顏先生贊嘆道:“供電公司提前幫我們出謀劃策,對我們節約成本、縮短工期提供了很大幫助。”這得益于國網泉州供電公司與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行政服務中心探索出的“先導式”辦電模式。通過打破政務平臺壁壘,實現營業執照申辦、工程建設進度等政務數據與電力數據開放共享應用,供電公司得以無縫對接新、擴建的企業客戶,超前獲知辦電需求,主動靠前服務,切實壓縮企業獲得電力的時間,使企業早用電早投產。一段時間來,已有近50家企業享受到了“先導式”辦電的快捷便利。
聯動服務 政企“合伙”
獲得電力“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自1995年以來,泉州用電水平已連續24年領跑全省。這樣的成績絕非偶然!在泉州,情系“萬家燈火”,早已不是供電公司一家之責,而是各方力量心之所向。
黨建聯創,把供電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古城街頭巷尾,是泉州最具煙火氣的地方。今年7月下旬,鯉城區開元街道與國網泉州供電公司、新春社區三方開啟紅色街巷黨建共建,并揭牌了新春社區能源服務站。這是一次創新探索,社區“街巷長”與電力“網格長”自此搭檔成為合伙人,走街串巷為居民提供零距離暖心貼心電力服務,共同維護街巷用電安全。“雙長”融合,截至目前,已有11名供電網格長與11位街巷長建立了結對關系。
平臺聯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用再跑供電營業廳,就能同時過戶電表,太方便了!”顏女士在永春縣行政服務中心國土局窗口辦理二手房交易過戶手續,同時填寫了電力客戶過戶(更名)業務用電申請表,在完成房產過戶的同時完成了電表過戶。這是2018年7月國網永春供電公司試點推動二手房過戶與電表過戶聯動辦理業務的一幕。隨著政企平臺數據的進一步打通,如今,全市已實現“二手房交易登記+水電氣廣電”聯動過戶,把水、電、氣、廣電等部門受理環節精減納入二手房過戶受理環節,實現“一網通辦”“一站服務”“一天辦結”,辦理時限壓降50%以上。這一創新模式也得到更多兄弟城市的青睞,在全省進行復制推廣。今年4月底,辦電服務再搭上“順風車”,市行政服務中心與國網泉州供電公司聯手,將供電服務功能嵌入分布在全市的422臺政務服務終端,實現客戶打印電費電子發票和查詢信息24小時“就近辦”,不僅分流了供電營業廳30%的業務量,還節省下超3000萬元自助設備購置成本。
績效聯動,打通電網設施建設“最后一米”。強健的配電設施是廣大中小微企業用電的基礎保障。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業全面實行低壓接入后,大幅度增加了公用變壓器的負荷壓力,但公用變壓器的改造、增容、新建等電網設施日常建設,卻常因群眾的不理解而受到阻擋,進而制約了企業群眾的供電質量。了解到此情形后,市發改委(市營商辦)積極推動,將公用變壓器建設項目遇到的位置和路徑協調難題列入市政府“化積案、解難題”項目攻堅清單中,并列為市營商環境績效考核指標,要求各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化被動為主動,及時與供電公司接洽,協調解決電網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研究電網建設配套政策,加強電網項目建設的督促檢查,切實解決變壓器建設受阻等電網建設難題。政策一竿子插到底,一段時間來,54個長期受阻項目已成功協調落地36個。
紓困解憂 信用“變現”
伴隨著企業和電網數字化轉型的鼓點愈發密集,“獲得電力”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也在全方位升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電力數據往往折射出企業的發展活力。在泉州,企業的用電數據,正變成一筆筆無形的“信用資產”。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泉州部分企業面臨產業鏈受阻、訂單下滑等多重困難,政府、社會和企業對改善投融資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時刻,國網泉州供電公司深入推廣“電e貸”“電e票”等金融服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企業實現更好發展。
此間,供電公司牽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推出全流程線上自助信用貸款“電e貸”(云電貸)業務,并逐步放寬貸款準入條件,不斷調整平衡企業貸款的風控模型標準,讓更多真正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可以獲得貸款助力。在測算企業年電費量的基礎上,福建安琪兒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就通過“電e貸”獲得了電費專享額度551000元用于分次專門交納電費,以及自主支用額度可直接投用于生產經營活動。像安琪兒公司一樣,今年以來,已有140戶企業主動申請“電e貸”,預授信額度共1886.9萬元,交易金額207.03萬元,既解決了企業電費交納難題,也解決了企業資金運轉難題。
“電e票”則是專門服務于高壓用電企業的一款電費金融產品,通過將票據融資與電費支付場景相融合,由平臺統一收取票據并發起貼現申請,由企業承擔貼現息,貼現款全額用于為企業代交電費。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就使用“電e票”支付了電費191筆,累計金額9.65億元。“‘電e票’自動化程度很高,企業可像查看淘寶商品物流信息一樣跟蹤票據流轉狀態、交費狀態,從創建訂單到完成交費僅需2個小時。”相關負責人如是說。(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余菁 黃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