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幫我們找到家人。”昨日上午,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接到了一通來自四川古藺縣的電話。
原來,去年,四川男子陳某貴在泉州不幸遭遇車禍,長期昏迷,臉部又嚴重變形,因此遲遲找不到親人。后來,醫生對他的儀容進行修整,救助站聯合警方,最終幫他找到了家人。
人昏迷臉變形 男子尋親困難
2019年5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發生車禍,頭部受重創,臉部嚴重變形,被送往泉州市第一醫院。男子身上沒有身份信息,手術前僅吐露“陳某”的名字后,便陷入昏迷。
此后一年多,男子雖然生命體征穩定,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負責此案的民警,通過采集DNA、人臉識別等方法,試圖查找男子的身份,但沒有太大的進展。
今年3月,醫院聯系到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希望救助站幫助解決男子的托養安置問題。根據醫院提供的信息,救助站利用微博、網站、報紙等渠道,發布尋親信息,但消息如泥入海。
重整儀容儀表 半天找到家人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尋親工作難以取得進展?
救助站尋親小組多次針對男子的情況進行討論,終于發現,男子尋親照片效果不佳,很可能是尋親工作受阻的原因。工作人員拍攝的尋親照片上,男子臉部變形,包扎著傷口又插著管,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身份甄別。
找到問題癥結后,救助站與醫院聯系,了解病人病情,探討為男子整理儀容的可能。鑒于男子病情穩定,醫務人員按照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要求,對男子的儀容儀表進行修整,并從不同角度為他重新拍攝了多組照片。救助站將收到的照片傳給泉州公安110救助尋人小組,民警通過警務資源,僅僅用了半天時間便核查到男子為陳某貴。
不久前,救助站聯系到陳某貴的家屬,讓一家人激動萬分。原來,陳某貴今年55歲,常年在泉州、廈門一帶打工。去年5月過后,他似乎一下子從人間“蒸發”了,家人苦苦尋找,還多次來到泉州,但都沒有結果。
接到救助站的消息后,陳某貴的家人次日就從四川趕到泉州,將他接回老家團聚。(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林巧真 薛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