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貸款平臺注冊過,如果不注銷會影響征信”“辦理過校園貸,國家要收回額度”“清空360貸款APP內的額度”……近期,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到多起報警,騙子利用上述理由,大肆進行詐騙活動。截至目前,被騙群眾達近30人,受害人多數為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
受害者多數為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
案例 注銷網貸女子被騙19萬元
7月12日,泉州市區的林小姐接到173開頭的號碼來電,對方自稱“360借條”客服人員,聯系許小姐是因為其曾經注冊過360借條,現在需要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注銷。隨后,對方讓林小姐重新注冊登錄360借條,并將里面的7萬多元額度全部借出,并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內。同時,對方還讓林小姐到拍拍貸等網站上,也將額度全部借出來并轉到指定賬號。直到第二天,林小姐收到還款計劃的短信時,才明白自己被騙了,總共被騙走19萬多元。
7月11日,在石獅工作的劉先生也接到冒充360借條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要幫其進行賬戶注銷,讓劉先生從360借條、網商貸、安逸花、有錢花平臺貸款并轉到指定賬戶,共計被騙走41973元。
警方 不存在注銷網貸賬戶操作
近期發生的這一詐騙類型,大量出現讓受害人去互聯網金融平臺借款的情況,當受害人錢借到后,再讓其將錢轉入特定賬號或者直接掃描二維碼支付。群眾不要有“我的賬戶又沒有錢,不用擔心被騙”的固有思維,因為騙子會讓你先借錢,再騙你。
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產品發展迅速,大量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借款平臺,對于個人借貸,僅需要填寫相關資料,上傳照片,借貸的錢就會迅速下放。與此同時,互聯網黑產又不斷收集各個平臺的借款信息,詐騙分子可以輕易地獲取到借款人的詳細資料(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通過精準的個人信息,以各種借口,讓受害人進行借款,進而再實施詐騙。
為此,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出緊急預警。警方提醒,不存在注銷網貸賬戶的操作,只要沒在平臺上借貸,就不會影響自身征信;一旦接到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于存疑的事項,要及時找警方咨詢,咨詢電話96110;一旦被騙,要保存相關材料,立即報警。(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白炯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