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公廁管理持續提升
公廁周邊5米范圍 環境衛生列入考評
近段時間,市區大街小巷路口處增設了不少公共廁所指示牌。不僅如此,公廁周邊5米范圍內的環境衛生也被列入中心城區公廁環衛考評。這些舉措在對相關保潔隊伍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將為市民創造一個更加整潔、有序的如廁環境,助力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我市高度重視公廁建設與管理工作。2011年起,中心城區公廁實行免費開放,并由市城管局考評中心負責對公廁環境衛生情況定期抽評。為提升社區公廁的管理水平,“社區公廁移交區管”分別于2016年、2017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考評中心每月抽評的城市公廁數量也從之前的44座增至90座。
幾年下來,我市城鄉公廁硬件設施全面升級,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目前,鯉城、豐澤、洛江、泉港、泉州開發區共有441座公廁被納入常態化考評。市城管局考評中心考評人員告訴記者,多數受評公廁在管理服務上均能嚴格按規定進行管理,監督電話、開放時間、“免費如廁”等標識設置規范,常態化衛生保潔落實較好,公廁設施設備齊全、日常維護到位。
根據創城創衛相關要求,7月1日起,市城管局考評中心施行新的城市公廁考評標準。和舊標準比,新標準更細、更嚴格。主要體現在,公廁周邊責任范圍細化為5米范圍內,新增公廁周邊空地未硬化、黃土裸露、雜草叢生、綠化管養差的扣分項;殘疾人間未設置無障礙通道或設置不合理、廁位未設置堅固掛衣鉤、廁位隔斷門板高度不符合標準等,都將被扣分。
目前,我市有關部門正在開展《泉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的立法調研工作,其中第二十四條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完善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公共文化體育、無障礙設施等城市文明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促進城市文明和諧宜居。(記者陳淑華 通訊員曾建輝 實習生張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