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財政廳通報2019年度全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結果,泉州獲得“優秀”等級,這也是泉州市連續三年獲得該等級。
根據市財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泉州市實施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市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為1.48億元、1.58億元、1.67億元,分別是上級扶貧資金的1.95倍、1.22倍、2.74倍,扶貧資金投入逐年攀升。
在強化財政資金保障作用的同時,泉州市利用“僑”“商”優勢,發揮財政資金主導和引領作用,鼓勵國有、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濟困,實施“三百工程”(百企幫百村、百會扶百村、百僑助百村)活動,凝聚社會力量共襄義舉。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共發動商會(企業)1130家、僑商238人、僑企26家,籌集幫扶資金3.12億元,結對幫扶貧困村71個,實施幫扶項目82個,幫扶群眾達3.5萬多人。
為確保財政扶貧資金“精準滴灌”,泉州市重新制定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規定,提高扶貧項目決策的自主權和靈活度。在國內首創“百社百村帶千戶”扶貧新模式,用三年時間,扶持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示范社,100個村集體以財政扶持資金入股,1000名農民以土地(灘涂、水面)等資源經營權、自有設施設備,以及折股量化到戶的集體資源資產資金或財政支農資金等入股,實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分配方式,建立“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此外,泉州市在省內率先推行商業醫療補充保險項目,率先下達應急救助資金和生活困難補貼資金,構建“防、控、穩”的保障機制。(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陳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