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時提出,要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以此為指引,泉州在出臺“惠企”十一條、金融“惠企”七條等政策時都推出相關內容條款。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相關政策紅利正逐步兌現,政策性金融在穩定貸款、提供優惠利率等方面加強力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頻頻送上“及時雨”。
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 不遺余力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2月10日,泉州啟動復工復產,各行各業按下恢復生產經營的加速鍵,而泉州某家具生產企業負責人賴女士卻遭遇苦惱——因為疫情,企業原材料采購、物流運輸、員工返崗等受到影響,嚴重制約了訂單的生產進度,企業面臨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壓力。
正在這時,泉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主動向該企業了解情況,采用“供應鏈金融+政策性擔保”的模式,以純信用方式幫助企業迅速獲得2000萬元融資,并為其實施保費優惠減免。此外,按照疫情期間的財政支持政策,該企業還將獲得約50萬元的擔保費減免優惠。“政府的暖心政策對準了企業當下的痛點,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賴女士說,特別是在當下外貿訂單受影響的情況下,該筆貸款顯得更為及時,大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按照財政支持政策,我們存量企業客戶全年將獲得200多萬元的擔保費減免優惠。”泉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總經理陳勇堅介紹,為了貫徹落實政府“惠企”政策,該公司收取的擔保費率從去年的1.5%—2%逐步降低到1%—1.5%,并將進一步下調至1%以下;同時,公司還推出“泉疫保”產品,針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涉及200萬元以內的擔保資金取消反擔保要求。
不久前,泉州出臺金融“惠企”七條措施,提出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鼓勵各銀行業機構對存量客戶中誠實守信、有市場、有訂單但受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增加臨時過渡周轉授信,市、縣兩級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可對新增授信部分承擔40%擔保責任并免予反擔保,擔保期限不超過2年,單筆代償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大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解除前免收政策性融資擔保費,解除后按1%收取擔保費用。
記者從市金融監管局獲悉,今年一季度,泉州已推動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受理68家企業的業務申請,涉及金額3.07億元,其中為35家企業放寬或取消反擔保要求、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
應急周轉金 及時化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連日來,位于南安的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目前全部生產線復工率已達九成以上,這得益于應急周轉金的保駕護航。
原來,由于受疫情影響,該企業出現流動性資金暫時緊張的狀況,恰好又碰到一筆銀行貸款即將到期,一時面臨資金周轉困難。南安市財政局在得知情況后,及時協調南安市金融發展服務有限公司,運用南安市應急周轉金幫助其轉續貸近2400萬元,并按最低標準收取資金占用費。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南安市已運用應急周轉金支持150家(次)受疫情影響企業轉續貸7.26億元;累計為239家(次)企業調整還款期限、辦理無還本續貸等,涉及貸款金額15.7億元。“為了推動復工復產,我們下調了受益企業應繳納的資金占用費,收取標準由最高的日萬分之五調整為日萬分之一點五。”南安市財政局負責人說。
不僅是南安市,一段時間來,泉州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惠企”十一條措施,充分發揮應急周轉金的“救急”作用。據統計,全市已運用應急周轉金支持320家(次)受疫情影響企業轉續貸19.31億元,引導銀行業機構為2437家存量受困企業增貸26.74億元,為6213家企業調整還款期限、延期付息、降低貸款利率等,涉貸金額346.65億元。(記者 王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