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條有“溫度”的消息,令不少泉州人在涼涼秋日想起了暖暖的溫泉: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在德化縣南埕鎮發現一處井口溫度高達91.3℃的中溫地熱資源,是我省唯一自然涌出的超過90℃的中溫地熱。
泉州市地熱(溫泉)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共25處,居全省第五,分布也比較廣泛,但總體開發利用程度卻仍較低。
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保護和利用地熱資源?記者請來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省旅游協會溫泉分會的有關負責人,為泉州溫泉發展“把脈”。
泉州地熱資源豐富(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供圖)
溫泉除具有良好醫療功效,也是重要的旅游、娛樂休閑資源。
溫泉需要更有效、科學的開發利用。
溫泉經營企業要根據市場消費需求來做好多樣化的產品開發
資源豐富分布廣泛
開發前景優越
經過近幾年的調查、分析工作,近期,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完成了對泉州市地熱資源的調查報告。這是目前為止,關于泉州地熱(溫泉)資源最完整、深入的調查分析報告。
根據他們的調查分析,泉州市地熱(溫泉)資源比較豐富,目前已經發現25處;分布比較廣泛,但地點較分散、偏僻,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其中,德化6處、永春7處、安溪9處、南安3處。
從地熱賦存的地形地貌分布情況來看,主要出露于沖洪積階地7處、低丘陵12處、高丘陵2處、低山6處,出露高程在11~445m之間,以泉的形式出露于低山溪谷中。地熱賦存的熱儲巖性有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巖類、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類、沉積形成的砂巖類,我市的地熱覆蓋了這三種類型。
泉州地區的地熱大多處于低山溪谷、低丘陵溪谷等,按國家標準,可劃分為中低溫地熱田帶狀熱儲的Ⅱ-2型或兼有層狀和帶狀熱儲的Ⅱ-3型,地面均有泉眼出露,通常無需打地熱井也可獲取地熱水,已有地熱井深度一般在100~300米之間,目前已知的地熱井深度均未超過500米,地熱水資源開采的經濟性屬于最經濟的。
我市溫泉資源豐富,如何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開發歷史悠久
總體利用程度較低
溫泉的療效和價值,早早就被人類發現,被視為十分寶貴的水資源、礦產資源,廣泛應用于供暖采熱、醫療保健、娛樂休閑、農業溫室、水產養殖等領域。我市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利用地熱的歷史也十分悠久。
我市有以溫泉命名的村莊,村名含“湯”“泉”等字的村莊,也不少與溫泉有關。據調查,我市早期利用地熱,以修建澡池為主,部分搭蓋有簡易房,供當地居民洗??;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多地利用地熱來養殖鰻魚或其他熱帶魚類,如新湯、蕉溪和高壟等;2000年以后溫泉被大量開發利用,主要用于洗浴經營、溫泉酒店、溫泉會所、溫泉游泳池、溫泉休閑山莊、溫泉地產、理療等。
悠久的開發利用歷史,但利用程度卻不高。調查表明,目前,我市地熱開發利用總體程度較低。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按勘查程度,可分為開采階段、可行性階段,預可行性階段及調查階段等四大階段。泉州地區25處地熱中,只有榜寨、蕉溪、塔兜、桃東為預可行性階段,湯浦、鼓頂為可行性階段,其余均為調查階段。目前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有塔兜、蕉溪、榜寨、新湯等。
不僅開發利用程度低,地熱開發利用模式、用途也都較為單一,目前我市開發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三大類:經營性開發利用,主要用于旅游理療養生;圍砌抽采簡單利用,主要用于澡堂洗??;基本保持原狀,主要自流消耗。
根據地質隊員的調查、了解,目前已進行經營性開發利用的有:塔兜、蕉溪、湯內坂、榜寨、上湯、新湯、鹽田等,主要用于建設溫泉酒店、養殖、溫泉旅游等。圍砌抽采簡單利用的有嶺腳、蟠龍、湯城、高壟、華巖、鳳美、桃東、格口、劍斗、湯浦、湯內、鼓頂等,主要用于洗衣、沐浴、殺雞、地質觀測等。其余基本保持原狀,自流消耗,如土布山、碧潭、吾西、湯洋、湯頭等。
泉州溫泉質量佳,從pH值、礦化度、水質類型來看,大多是偏硅酸水、氟水,還有部分是硫化氫水、鍶水、氡水,有一定的醫療價值,且不少地熱所處的區域普遍山清水秀,適合發展溫泉旅游,具備開發多種模式、用途的條件,但大多存在勘查程度低、周邊配套不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