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購買保健品中獎了”“養老錢拿去投資來錢更快”……昨日,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出預警,近段時間泉州老年人被騙的案件不少,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注意中獎、理財類的騙局。
買保健品中獎百萬元?被騙12萬元!
69歲的黃阿婆家住泉州市區。不久前,她收到一個快遞,里面是一張北京某保健品公司24周年慶典舉行刮獎活動的廣告宣傳單。她順手在廣告單上一刮,竟然刮出二等獎,獎金100萬元。
因為之前買過這家保健品公司的產品,所以她確信是這家公司的回饋活動。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她當即與廣告單上留下的電話聯系。電話中,對方自稱“北京豐臺區公證處人員”,如果要領取獎金,必須先繳納公證費、押金、稅收、激活費等費用。相比100萬元獎金,這些都不算什么,她未做多想,就按對方要求分4次存了12萬元到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完成后,她想聯系對方,卻發現電話已關機。發現被騙后,她立即報了警。
投資期貨幾天賺6萬元?取不出來!
上月底,市民施大媽報警稱,其于2019年7月20日至7月27日期間,被人以投資原油期貨的方式,騙走9萬元。
原來,施大媽在微信群上看到有人發消息說“復通期貨”平臺非常容易掙錢。她之前炒股虧了不少錢,就想趁此機會掙回來。于是,她通過微信群添加了名為“王老師”的微信。
“王老師”告訴她,很多人跟著他進行原油期貨的交易賺了大錢。如果想要加入,只要開設賬號跟著他一起投資就可以。施大媽在平臺上開設了投資賬號,按照“王老師”的要求,分多次將9萬元轉入其提供的銀行賬號“充值”。其間,她一直關注賬戶收益,發現一度盈利了6萬多元。她十分開心,卻拿不到錢,因為網站規定需要兩個星期的周期才能提現。7月27日,她突然無法打開平臺網站,聯系“王老師”也沒人回復,這才發現被騙了。
警方向他人轉賬前 與家人商量
老年人為何容易掉入一些并不高明的騙局?泉州市反詐騙中心分析,年紀越大,老年人獲取新知識的機會和能力逐步下降。這就導致很多大家都知道的低級騙局,依然能夠騙到不少老年人,這也是案例一黃阿婆被騙的主要原因。其次,容易相信他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已退休的老年群體,沒有過往工作的壓力,人際沖突因素隨之減少,對他人的防范心理逐漸弱化,人也比過去顯得更友善、平和。騙子就是看到這一點,利用一些情感攻勢,就能輕易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此外,缺少陪伴、缺乏子女的關心也有一定的關系。
市反詐騙中心提醒,作為子女,要關心老人的身心需求,在他們接觸到這類騙局時能發現異常。平時有空多給老人介紹一些新的信息,提醒老人注意防騙。對于老年人來說,為了不打擾子女的生活,可能都不會主動求助相告,不過,在使用大額資金、向他人賬戶轉賬前,盡量與家人、子女商量,參考別人的意見。同時,自身也要積極了解防騙信息,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白炯昕 實習生莊沙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