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5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陳玉玲吳圳烽文/圖)5日下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泉臺青年交流匯”配套活動——兩岸茶文化交流會在新輝大電子商務園區舉行。來自兩岸茶葉協會的專家、資深品茶師以茶為媒,共話茶事。在交流會上亮相的泉港名片——“涂嶺紅茶”,征服了不少茶文化愛好者的“胃”。
茶文化交流會現場
當天,兩岸同胞齊聚一堂,共同品嘗涂嶺紅茶。說起涂嶺紅茶的味道,有人稱贊“非常爽口,很舒服”,有的說“對涂嶺紅茶印象深刻”,還有人甚至表示“這茶喝起來甜甜的,是不是加了糖”。
眾所周知,涂嶺紅茶歷史悠久。根據《惠安縣志》記載,涂嶺紅茶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末宋初時期。當時,涂嶺觀音山西北坡種植了茶樹,有“南鐵觀音”的雅稱。加上泉港獨有的地理環境,土壤中含有富硒元素,造就了其香高、味濃、醇厚、耐泡的品質,有溫胃養胃保健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養生佳品。其是現存全國紅茶類大家族中少有的炒干眉類紅茶,制作工藝于2017年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楊山虎介紹臺灣茶產業
“這是涂嶺紅茶協會第一次與臺灣茶協會進行交流。”涂嶺紅茶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宗富介紹,涂嶺鎮種植紅茶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制作涂嶺紅茶主要有手工采摘、萎凋、搓揉、發酵、烘焙五道工序。紅茶的制作工藝,根據閩南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較為清淡,在保存原有的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口味清香且醇厚。
涂嶺紅茶
劉宗富說,目前泉港區共種植四千多畝涂嶺紅茶,年產量在兩百噸左右,年產值在六千萬元。他表示,“好茶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把家鄉的好茶介紹給臺灣同胞,也把臺灣的好茶引進到泉港來,兩個地方的茶企攜手進步。
今年62歲的楊山虎是臺灣茶道文化研究協會秘書長,從15歲開始研究茶文化。他在會上介紹了臺灣茶產業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情況。喝完涂嶺紅茶,他評價道“冷暖茶香依舊在,味道很不錯”。楊山虎說,大陸種茶早,臺灣發展早,在制茶方面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如果在管理、設備方面進行升級改良,味道還能更優。他建議,發展涂嶺紅茶必須拿出特色,可以加強泉港和臺灣兩地茶企、茶農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