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廢舊的床墊、沙發、家具等,搬運不方便,丟到樓下垃圾桶里也裝不下,令人束手無策!
近年來,隨著泉州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對于這些“大塊頭”有了妥善的處理方式——通過社區收集點統一收集,再運至處理點,進行剪切破碎,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效果。
目前,泉州市區已建成9個大件垃圾收集點,其中,鯉城區4個,豐澤區4個,洛江區1個。此外,市環衛處在個別垃圾中轉站內也設置相應的收集點,分別位于鯉城區金龍街道301站、豐澤區東海街道東梅站、豐澤區泉秀街道泉秀站。
終端處理設施方面,位于豐澤區北峰街道站前南北大道東側的中心市區大件垃圾處理站,于2017年6月25日投入運行,設計處理能力400立方米/天。該站自投用以來,截至今年3月份,共處理進站大件垃圾4000多車次,重量2000多噸。
云谷小區內的大件垃圾堆放點
現場走訪
居民家中大件垃圾能否實現預約處理?各轄區收集點建設進展如何?運營管理中存在哪些癥結?針對這些問題,昨日記者探訪了市區部分大件垃圾收集點。
伍堡社區的大件垃圾堆放點改造升級
鐵皮小屋“收集點” 大件園林垃圾二合一
地點:云谷小區內
云谷小區地處豐澤街道源淮社區內,是一處建造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住宅小區。下午2點多,記者來到云谷小區,察看現場情況。
“確實有這樣的收集點,是前年冬天設置的。”在小區通道上,記者偶遇一名黃姓保潔人員。他告訴記者,這個小區住戶較多,之前沒有設置收集點時,居民家里有大件垃圾,大多在晚上偷偷搬到樓下,堆放在垃圾桶旁邊,“主要是一些廢棄的沙發、床墊什么的”。他稱,后來小區設置大件垃圾收集點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農用車轉運一次,“一般情況下,一張床墊搬運補貼個十幾塊,大一點的垃圾補貼多一點!”
隨后記者在小區北側找到“收集點”——鐵皮圍起來的一間小屋子,占地面積20多平方米,上面掛著兩塊牌子“大件垃圾收集點”“園林垃圾收集點”,卷簾門緊閉,看不清里面的具體情況。
淮秀路大件垃圾堆放點大門關閉
鐵門緊閉形同虛設 大垃圾搬運十分麻煩
地點:淮秀路中段
淮秀路位于東美社區內,北接津淮街,往南一直通到泉秀街。該道路沿著內溝河延伸,兩側都是居民區,平常比較熱鬧。
“淮秀路70號旁邊,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已建成,正在完善中。”記者七拐八彎,最后在淮秀路中段、內溝河旁邊,找到一處用鐵皮圍起來的露天圍擋。
記者發現,圍擋四周并沒有任何標識表明這里是一處收集點,但透過緊閉的鐵皮門,往里一瞧,空地上面零散地堆放著一些舊沙發、廢棄床墊等。“那處收集點平時門都不開,一旦我們轄區內有大件垃圾需要處理,只能往泉秀中轉站搬運,十分麻煩!”在社區主干道上,一名正在打掃路面的保潔人員這樣抱怨。她認為,既然有大件垃圾收集點,就應該開放,方便大件垃圾的清理,“體積那么大,一車往往只能放一張床墊,很占空間的!”
之前建筑垃圾也來倒 改造升級中近期可用
地點:伍堡社區地下停車場北入口
在鯉城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地下停車場北側入口處,一座高約3米的屋子已然成型,屋頂上蓋著一層鐵皮。找附近居民一打聽,原來這里就是堆放大件垃圾的地點,最近正在改造升級中。
據悉,伍堡社區內有近百家建材批發店,每天均會產生大量的包裝箱(盒)之類的垃圾。“這個收集點剛設立時,大家還規范堆放,但是后來各種建筑垃圾也來這里亂倒。”據知情人透露,前段時間,社區叫人來改造,“清地基、砌磚墻,應該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使用了。”據悉,這處正在改造升級的收集點,屋頂還會鋪設草坪綠化,與周邊小區環境相協調。(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