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臺《關于促進泉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73條務實舉措,除了對接落實上級政策措施條款,共有35條是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或者給予再細化?!洞胧窂臄U大泉臺經貿合作、支持臺胞在泉實習就業創業、深化泉臺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泉安居樂業四部分入手,推動在泉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生活、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享受與大陸同胞、企業同等待遇。
補助企業創業創新
為支持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措施》對承辦經國家批準、在我市舉辦的海峽兩岸經濟技術展覽會的組展企業,按其布展直接費用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5萬元。
對臺資企業參與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和創新型企業,按認定層級,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資助支持。
為鼓勵臺資企業積極推進各類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對臺資設立在泉州市注冊,并經認定的市級以上眾創示范空間,按照面積規模,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建設資金補貼。對首次獲批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在泉臺資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可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征收優惠等。
促進臺企投融資便利化
泉州是全國第三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促進泉臺經貿交流方面,也同樣大膽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措施》明確,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在泉州設立企業時,可選擇使用美元或人民幣作為注冊資本金,在泉州經營活動中,依法可以享受內資企業待遇。臺資企業經營所得利潤,可自由選擇使用美元或人民幣匯出。
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泉臺資企業(含具有臺資背景的企業)實施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便利化試點政策,促進臺資企業投融資便利化。
支持在泉臺資企業、臺商資本或臺資銀行發起設立臺資企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扶持初創期、成長期的臺資企業,助推產業鏈整合,帶動臺資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鼓勵市轄內的銀行業機構與市臺資企業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對在泉臺資企業從臺灣地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給予貼息,貼息比例為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30%,低于基準利率的以實際利率的30%為準。貼息時間從計算貼息之日起最長不超過2年,每家企業享受貼息資金總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
同等享受就業創業優惠政策
《措施》明確,臺灣同胞來泉就業創業的,按規定同等享受泉州居民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可報名參加我省已實施的27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同時實行臺灣技術士證與大陸職業資格證書包容共存制度。
對于來泉的專家、學者等專業技術人員,《措施》給予明確政策支持。鼓勵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含臺灣高校)的臺灣同胞報考我市國有企業崗位。對引進到我市高校、國有企業工作的臺灣專業技術人才,所在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直接認定其專業技術水平,自主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支持臺灣專家、學者、教師到泉州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從事專業學科教學工作,鼓勵重點學科聘用急需緊缺的臺灣專業人才,在臺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符合“桐江學者”獎勵計劃招聘條件的由學校推薦聘任。
設臺灣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
泉州將在市、縣兩級的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設立臺灣人才“綠色通道”。對認定為我市高層次人才的臺灣人才,享受人才“港灣計劃”規定的政策支持。將全市符合條件的涉臺園區及企業確定為市人才工作直接聯系點,傾斜撥補經費支持。
《措施》還要求,泉州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臺灣同胞求職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臺灣投資者、建筑師、文化創意團隊可參與我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及“古城改造”“社區營造”“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等建設項目,支持其按規定申請財政補助。
與此同時,泉州鼓勵各金融機構優化臺胞臺企金融服務,提供開卡開戶便利,方便臺灣同胞在泉使用電子支付服務。
為參與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為進一步深化泉臺文化交流,《措施》明確提出,支持臺灣同胞參與在泉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鳳山文化節、關帝文化節、閩臺對渡文化節、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清水祖師文化節、閩臺三同文化節、圍頭七夕返親節、安海端午文化節、泉澎“乞龜”等各類兩岸民俗活動。泉州天后宮、通淮關岳廟、花橋慈濟宮、泉郡富美宮等宮廟,也將為來泉開展泉臺宗教民間信仰交流活動的臺灣同胞提供相應便利服務。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可根據臺灣同胞需要適當調整開閉館時間,并優先為來泉臺灣同胞免費提供團體講解服務。針對祖籍泉州的臺灣同胞,可提供查看族譜及尋根謁祖等方面的幫助。
不僅如此,泉州鼓勵臺灣文藝社團參與舉辦南音大會唱、國際木偶節等文化交流活動。臺灣同胞可憑臺胞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免費觀賞泉州的公益性傳統文化惠民演出。
60周歲在泉臺胞可辦公交敬老卡
旨在方便臺胞在泉安居樂業,我市將為在泉臺灣同胞與臺資企業提供包括助學金、健康服務、定制公交等生活便捷服務。
《措施》中明確,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可通過相關選聘程序擔任特邀調解員、仲裁員、陪審員、監督員、法律顧問等;各級人大、政協和群團組織,可安排適當臺胞代表、特邀嘉賓名額。
《措施》同時對在泉求學、就業的臺灣同胞提供多項保障。鼓勵泉州各高校設立臺灣學生助學基金,接受社會捐贈,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臺灣學生完成學業。支持在泉穩定就業的臺灣同胞到工作所在地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臺灣同胞在泉購買自住用房的首付比例、辦理時限、貸款申請等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在泉臺灣同胞也被納入泉州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免費享受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產婦補服葉酸、產前篩查診斷等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其子女與本地兒童享受同等免疫預防接種服務。
在我市臺灣同胞、臺商相對集中的區域,根據需要酌情開通公交線路或定制公交。年滿60周歲的在泉臺灣同胞可申請辦理公交敬老卡,享受與我市60周歲以上老人同等優惠。泉州各級行政服務中心也將設立臺胞臺企綠色通道。(記者 蔡紫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