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已有66家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將居家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服務重點人群——
“醫養結合” 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作為傳統養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級,“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是破解養老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市結合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史傳鑫
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老年人能力
各級各有關部門分層推進工作,初步形成醫養結合服務網絡。目前,我市現有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3家、市級試點單位18家。
推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支持民營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如鯉城興賢醫院成立“老年康復醫療養護中心”,設有康復訓練室、治療室、陽光房等,現有80多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和慢性病老年患者入住。
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目前,全市公立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均已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在掛號、就診、取藥、住院等環節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服務。
鼓勵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病科。我市公立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含中醫院)中,已有12家設立老年病科或老年門診,開展老年病臨床診療服務。
規劃建設泉州市老年醫院。計劃總投資2億元,預計整個項目今年12月底完工投用。該院建成后將設置床位300張,并適當延伸200—300張家庭病床,開展老年常見病、心腦血管、康復護理、中醫健康養老等業務。
各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配置專業設施設備,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等服務項目。
66家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
各地的醫養結合機構正在轉變服務方式,針對老年人支付能力、服務內容建設分層次、有梯度的老年醫療護理體系。
促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共贏。根據養老機構入住老人,在就醫、護理、康復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搭建預約就診、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等服務。至今,全市已有66家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
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衛生所、護理站等。如晉江磁灶社區養老院引進專業護理服務公司建設運營護理型養老院,主要接收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內設醫務室并配備醫療器械、藥品和衛技人員,為老人提供長期護理、基本醫療等服務。
鼓勵醫療機構到養老機構設置診療延伸點。如,安溪第三醫院在安溪明愛福利養老院設置第二執業點,長期派駐2名醫生和2名護士,開展基本護理、常見病治療、康復指導等醫療服務,入住老人可直接在養老院內就診及進行醫保結算。
把醫療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家庭
將居家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至6月底,全市已有40.79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接受健康管理、健康檢查、預約就診、慢性病管理等服務。
逐步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我市已為全市57.78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并進行動態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60歲以上計生特殊家庭成員,每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健康體檢和健康狀況評估、健康指導等服務。
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與185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含居委會)建立合作機制,通過醫療團隊進社區、專家下鄉義診等形式,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如豐澤城東街道已在11個社區建設醫養結合老年保健服務站,由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周定期派出醫療衛生服務團隊,為社區的慢性病老年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等提供疾病診療、健康管理、家庭護理康復指導、協辦門診特殊病種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