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更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總體向好,但是仍存在一些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和經營者安全意識較低、經營行為不規范、餐飲服務監管信息化程度低、監督覆蓋面有限等問題。在今年的市兩會上,不少委員就此問題提出建議。
依托信息化平臺加強監管
政協委員肖惠中近三年來一直關注我市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去年,他提出了一份以加強社會共治為主題的食品安全提案,獲得了市食藥監局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答復。他認為,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問題,不是一兩個部門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社會共治才可能有成效。
今年,肖惠中再次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構建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的建議》,提出以大數據和信息化的手段,進一步加強我市餐飲服務行業的食品安全監管。他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依托信息化平臺,建立餐飲服務單位的基礎數據庫,采集相關信息;其次,依托信息化平臺,建立食品安全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監管原料采購、烹飪加工、食品留樣、餐具消洗等關鍵環節,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第三,鼓勵餐飲服務示范單位采取“明廚亮灶”的形式,現場的采取透明廚房形式,遠程的采取視頻形式,讓消費者親身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管;第四,推行餐飲服務環節原材料采購的電子臺賬制度,使采購源頭可追溯、規范化;第五,建議在承擔重大接待活動的大型餐館、公立學校食堂、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等高風險單位,首先開展食品安全大數據信息化監管試點,總結經驗后,逐步推廣。
打造監管體系增設檢驗檢測機構
政協委員樊美清也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大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的提案》,提出應打造最嚴格的監管體系。他建議,由市政府牽頭,完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組織領導體系,各級政府與部門領導簽訂責任狀,切實加強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同時,落實目標考核、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實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府負責制”。部門建立執法查處協調聯動機制,對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無餐飲服務許可證、無營業執照,屬于非法經營的小餐飲店,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及時通報衛生、工商等部門,依法查處,依法嚴懲。
此外,還應增設檢驗檢測機構,為部門執法提供有效依據。建議建立市、(縣)區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依托市、區兩級食品檢驗機構,加大食品檢驗檢測設備儀器經費的投入,加大食品檢驗檢測人員引進培訓力度,建立健全食品檢驗檢測制度和操作規程。在宣傳層面,組織執法人員和餐飲服務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培訓。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利用科普講座、義務咨詢、短信、聲訊電話等形式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普及食品法律法規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提升消費者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記者 溫文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