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方案待酌定
用旅游業態將古城街區“串珠成鏈”
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將會對周邊居民和商鋪產生什么影響?社會各界又對改造有何建議?連日來,早報記者走訪周邊居民、商鋪、旅游達人、古建專家,了解社情民意。
據介紹,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項目,將以金魚巷微改造、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作為古城街巷改造的突破口,從中充分挖掘培育古城業態,引導適合的旅游等相關業態入駐,吸引客流和人氣。目前金魚巷微改造、南側八卦溝的市政景觀提升方案,都在委托設計中。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后,將對古城部分街區進行“串珠成鏈”。
中山路還有許多故事等著大家去發現,圖為當年的布行。
古建專家—— 改造有利于文物保護 與西街動靜相呼應
“對中山中路的步行化改造,從歷史文物的保護而言,我是很贊同的。”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姚洪峰說,“這只是一個試驗段,效果好,再慢慢推廣,在古城區域形成一大片的步行區。”
姚洪峰曾經參與福州三坊七巷改造工程,他說,從文物保護角度而言,汽車一多,不論是地面振動還是尾氣排放,對文物本體的影響都很大。“像此次東西塔修繕,從塔體的情況,尤其是臨近新華北路的西塔,就可以看出汽車對文物的破壞有多大了。”
姚洪峰說,長達3公里多的中山路,不論是從建筑風格,還是歷史文化,都很有內涵。如果對中山路實行步行街后,可以與西街的業態相呼應。西街是以民宿、休閑服務為主的生活區,而中山路則是商業步行一條街,兩者一動一靜,互通互融,對今后古城的保護發展、文化傳承,功德無量。
居民——
出行可能會受影響 應規劃好街巷交通
走訪中,沿街商鋪老板和居民大多表示支持并提出建議,但也有居民表示擔憂,擔心路段封閉后需要繞行,可能造成一定的擁堵,希望政府部門提前做好疏堵方案。
家住金魚巷的蘇阿婆說,老城區居民已習慣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出行,步行化后,一方面該路段的車輛減少,出行相對安全。但另一方面,該路段不允許車輛通行后,不少居民就需要從街巷里穿行來往、繞道行駛,將造成擁堵。為此,蘇阿婆建議,相關部門在中山路步行化方案出臺之前,也應對附近街巷的交通做好規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