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實施“三年提升工程”
大力發展地下和立體停車設施
近日,我市出臺《泉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開展全市道路交通綜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根據《方案》,整治目標為,力爭至2018年年底,實現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前3年(2013年至2015年)穩中有降,較大事故起數同比下降5%,不發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本報記者 殷斯麒
道路通行保障提升工程
加強農村道路 交叉口隱患治理
未來三年,將開展農村道路交叉口隱患排查治理,完成納入省委省政府2016年為民辦實事項目116處和納入市委市政府2016年為民辦實事項目119處的農村道路交叉路口安全設施建設任務,分階段實施國、省、縣道沿線農村主要出入口“五有工程”,即:有減速坎、有警示牌、有路中隔離、有監控、夜間有路燈照明;推進呈街道化的國、省、縣道和事故多發路段的中央隔離,臨水、臨崖防護措施,夜間照明設施建設;完善并規范城鄉道路交通標志、標線;持續開展高速公路橋下等安全隱患的治理。
注重完善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加強與既有公路、城市道路、鐵路、通信等線路交叉口的道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施工及投入使用。科學確定高速公路限速值,完善限速及解除限速標志。進一步完善校園周邊道路防護設施及校車停靠站點建設。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依法依規維護路產路權。
車輛和駕駛人安全監管提升工程
記滿12分的駕駛人降級率達100%
加強駕駛人員管理,督促客運企業嚴格駕駛人聘用資質審查關,及時辦理車輛檢驗、駕駛人審驗和交通違法處理。落實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有關措施,提升駕駛人培訓考試質量和服務管理水平。加強“兩客一危”等重點駕駛人管理,年度審驗率不低于99%;一個記分周期記滿12分的駕駛人,對其降級或公告作廢最高準駕車型駕駛資格率達100%。
此外,將落實車輛源頭監管。強化機動車生產企業產品準入、生產一致性監管,依法開展機動車安檢機構資質管理,加強機動車檢測、報廢監管,全面提升客貨運車輛、危險品運輸車、校車等重點車輛的檢驗率、報廢率,嚴查報廢、非法拼改裝車輛上路,強化旅游客車、危險品運輸車、“營轉非”大中型客車、渣土車及集中接送學生車輛日常監管。強化旅行社租賃旅游客車的規范化監管。全面推行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措施,加強過渡期超標電動車監管,嚴格落實泉州中心市區2016年7月1日起、其他縣(市、區)2017年7月1日起超標電動車禁行規定。
城市交通管理提升工程
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率達100%
根據《方案》,將制定完善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合理規劃建設城市快速路網,完善主次干道網,打通斷頭路;增設單行道、地下通道、人行天橋和渠化路口,改善交通微循環;發展慢行交通網絡,推動解決“人非共板”“機非混行”等突出問題。加強城市道路新增、城市橋梁建設以及病害城市橋梁除險加固或重建工作等。
此外,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地下和立體停車設施,提高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等建設項目的停車場(庫)配建標準。加強對公交專用道、首末站、港灣式停靠站、充電樁規劃及建設。制定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設施管理辦法,完善城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體系,將交通影響評價作為新建或改建大型項目規劃階段的強制要求,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率達100%。
運輸企業安全監管提升工程
運輸車輛實行動態管理
清理調整完善長途客運班線,停止審批新的800公里以上長途客運線路。嚴格執行公路客車凌晨2時—5時禁行相關規定,增加客車通行禁令、夜間客車限行時速等相關交通標志,加強長途客運車輛接駁運輸管理,增設服務區駕乘人員休息點。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停車區安保納入屬地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治安巡查,嚴厲打擊多發性侵財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