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30日訊 海都報報“天堂信箱”開欄以來,我們每天都會收到許多寄給逝者的思念。
今天的四封來信,都是寄給天堂里的父親,那個從小或嚴厲或慈愛的人,那個沉默著卻無比可靠的人,是每個兒女心底最踏實的依靠。
清明期間,“天堂郵箱”繼續接受您的思念,聽您追思與逝者的珍貴回憶。來稿郵箱379663815@,或發送給微信公眾號“花巷”。你也可以寫信寄往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恒祥大廈15樓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社會部,或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口述你與逝者的記憶。
我心中的大山 愿您在天堂安好
天堂信箱
NO.9
追思人:黃亞 TO:父親
您說團聚有期卻成奢望
我唯有遙望南方寄哀思
父親,3月26日是您的“忌日”,過幾天又是一年清明,每當這個時候,無盡的哀思就緊緊地套牢我。
我不滿周歲時,您就遠離故土,到緬甸謀生。在我四五歲時,母親和您離婚,從此沒有您的點滴訊息,直到15歲才和您聯系上。
您第一封來信中,那欣喜若狂的字里行間里,我感受到渴望已久的父愛。然而5年后,尚未來得及見您一面,您就“一睡不醒”,拋下我這個“不識老爸面”的女兒。我再次失去父愛,您信中許下的“父女團聚必有期”的諾言,成了我終生的奢望。
我不知您的墳墓在哪里,清明掃墓,對我來說是永無實現的可能,唯有遙望南方的天際,寄托我無限的哀思。
當年您筆下所稱呼的“大姑娘,小鬼仔,好女兒”,如今也是個70歲的老人。如果真的有天堂,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父女就能在那邊團聚,或許那時,我今生“不識老爸面”的遺憾就能了卻。
NO.10
追思人:董書侯 TO:父親
您的教導讓我愛上書法
您的善行讓我學會做人
父親,您離開我那么多年,可是每當我想起您的時候,依舊忍不住激動。
還記得小時候,您教我和哥哥學習古文時,總會拿著一根大大的竹篾在身后督促,只要一個不對就要打,腿上挨一下,傷痕好幾天才能消。您說“字是文物衣冠”,因為您從小的教導,現在我愛上書法,我和哥哥都寫了一手好字,這都要感謝您從小的教育。
您一直用言行默默地教育我們。在外,您是救死扶傷的老中醫,從我10歲開始,就把我接到您身邊。我上午一邊幫工一邊學習醫學和制藥,下午則學習古文和算術。每當遇上窮苦人家,您不僅不收費,還會自掏腰包給病人抓藥。從小跟在您身邊我耳濡目染,從此也學會何為醫德和做人。
在家,您和母親都是“老實有名”的人,照顧因故與叔叔分離的嬸嬸,還幫她收養了一兒一女。
您的一生受了不少苦,晚年也是在貧困和病痛中離開。現在,我也成了一位老人,一個念舊的人。我把您當年寫的信,以及哥哥的來信都好好地保存在一個抽屜里,時時會拿出來一遍遍品讀。
NO.11
追思人:王炳森 TO:父親
與您一起泡茶聊天的時光
那么平常卻讓我這么懷念
親愛的父親,2005年的端午節,由于您的“不乖”,離開了我們。
清楚地記得送走您后,我是一路哭著回來,因為我明白,這樣的回來將預示著您永遠地離開。
過幾天就是清明節,我們會給您帶上您最愛吃的提子、黑李子,還有脆脆的餅干。我想您應該還想抽煙吧,但媽媽肯定不肯。
記得以前有段時間,我們經常早上在三樓的客廳喝茶,一起聊天,泡了好茶還會叫媽媽一起來嘗嘗。如今想來,那么平常的時光卻讓我這么懷念。
您走得突然,沒能讓小孫子們在您走之前叫您一聲“爺爺”,不過老爸,您現在有5個孫子了,大哥一個,我跟二哥一人兩個。周末大伙都回家,這么一家子人,媽媽應該會很辛苦的,想您了。
NO.12
追思人:周望 TO:父親
還來不及報答您您就走了 您的愛妻我們一定照顧好
前些日子母親生病,您如果知道了,一定很著急吧?我們給母親做了全面檢查,經過治療已經康復,您放心吧。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很虛弱,您每天總是早早起床,生火、燒水,水燒開后先沖兩個雞蛋端到母親枕邊。那時家里條件差,平時有點稀罕的東西,您舍不得吃,都要留給母親。母親性格要強,遇到轉不過彎的時候,您會徹夜地開導母親。
我知道,您走后最放心不下的是母親。您的離去,給了母親很大的打擊。看到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大哥心疼,二哥推遲上班時間,我也決定在離家近點的地方工作以便照顧她,就連平時性格有些桀驁不馴的弟弟,也對她百依百順,媳婦們也像女兒一樣體貼。現在,母親已慢慢從悲痛中走了出來。
父親,您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卻在我們還沒有報答的時候走了,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您和我們共同的心愿:好好照顧您的妻子——我們的母親!請父親放心!(海都記者 彭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