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5日訊 如果你是一枚吃貨,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魅力文都”系列活動之一——國際藝術美食節一定不能錯過:來自法國、德國、比利時、韓國、日本等五個國家的大廚,將帶著原汁原味的異域大餐,讓你一飽口福!
11月8日到12日,在豐澤區城東的中駿世界城廣場,五個國家的大廚將各掌勺一天,展示不同的美食主題。海都記者獲悉,美食節以露天區域、視頻、展板、品嘗和參與等方式進行,尤其突出互動環節。
五個國家的美食各有什么特色?異域廚師又有什么廚藝“秘籍”?海都記者找到泉州悅華酒店西廚廚師長嚴永,提前給大家來揭秘。
【法國】 選材考究 酒是標配
這一次,法國廚師將帶來南部料理。
從品類上看,第一種是海鮮魚類,這點跟泉州還挺像,但他們分得很細,每一種的做法都非常講究;第二種是肉類,如聲名遠揚的鵝肝和焗蝸牛,選擇都是要按最高標準來的——正宗的法國菜,選材是第一步,要分成很多層次,大多數是就高不就低。
法式香煎鵝肝,看起來更像藝術品
而不管吃哪種美食,酒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吃肉類,就要配紅酒;如果吃海鮮,就要喝白葡萄酒;如果吃甜品,如有名的拿破侖酥,少不了甜葡萄酒。法國人特別重視餐前開胃菜,除了小吃外,還少不了來點雞尾酒。
有酒的“標配”是非常重要的飲食文化,加上食材選擇、做法都非常強調精細,因此法國菜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一份小小的鵝肝,在裝盤的時候,都有各種講究,看起來就像藝術品。
【日本】 創意壽司 造型生動
日本廚師要帶來的創意壽司,主要是體現在造型,但真正的絕活,是米飯和調拌。
?如此可愛的壽司,讓人不忍下口
正宗的日本大米,是壽司的上好食材,一些進口超市也有賣,如果是日本廚師自己從日本帶來的,會更正宗;米飯蒸熟之后,需要進行調理、攪拌,現場注意看一下,日本廚師應該是不會用金屬的,因為有醋,會起很微小的反應,影響到口感,所以要用木頭做的工具。大家也可以學一學調拌的手法,還有造型要如何生動起來。
【德國】 塊頭很大 口味夠重
總體上看,德國不同地域的菜系,并沒有非常細的區分,主要還看菜品和廚師個人風格。德國人吃肉厲害是公認的,但對做法和吃法并不苛求。
大約從2013年開始,德國啤酒開始出現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本地人說它“很厚”(即麥芽濃度和酒精度都高)。而重口味,是德國人普遍喜歡的,就像喝酒一樣。德國人體質特征之一是塊頭大,因此食量也大。
肉的做法,比較粗糙:大塊的肉切下來,要么烤著吃,要么燴著吃;口味也沒有太多講究,但都比較重,比如豬腳,不僅有咸豬手,還有酸豬手。美食節現場德國廚師端出來的主食,可能是土豆,但其個頭要比我們平常看到的大很多,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土豆絲之類的細菜。
【比利時】 甜品裝飾 賞心悅目
我們平時看到的華夫餅,絕大多數是長方形的,兩片粘在一起,還壓印出一個個規則的小格子。而這種印象,極有可能被比利時廚師顛覆。比利時廚師一般會將重點放在食物的“色”上,視覺效果一定要好。他們覺得,不能讓華夫餅太孤單,一定要加點水果、冰激凌等小東西,將其點綴得賞心悅目。
加了各種點綴的華夫餅,好看又好吃
食物不只是用來充饑的,還要刺激食欲。在這種理念下,比利時廚師對甜品的造型,總是挖空心思,一般不會做成塊狀,而是薄薄一層,再輕輕卷起來;或者用冰激凌、奶油等裝飾,做成筒狀的蛋卷。
【韓國】 肉質要好 調料講究
吃烤肉,是各種韓劇的標配。韓國廚師會不會自己帶肉過來,這個說不準,但他們如果到泉州的菜市場采購,肯定會選擇上好的雪花肉。市民常見的“三層肉”是比較理想的,跟純瘦肉相比,不用再抹油,火候也比較好掌握;烤肉好了,要跟青菜怎么搭,也是韓國廚師的一門學問,搭好了入口才會肉香四溢、清爽甘甜。
烤肉與青菜搭得好,能讓肉香四溢、清爽甘甜
另外,調料的使用也大有講究,是先涂抹了再烤,還是烤好了再涂抹,或者邊烤邊涂,也可以看來自韓國的大廚們是怎么做的,有時候肉的品質有差別,但用調料可以起到彌補的作用。注: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海都記者 徐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