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披“棉被” 寒潮中送溫暖
為農作物鋪上稻草和塑料薄膜,就像是穿上了“保暖衣”,抵抗住了寒潮的襲擊;開放應急避災點,開展送溫暖行動,為困難群眾送去防寒物資。這兩天,洛江區、鎮兩級落實好寒潮天氣下各領域防范應對措施。
昨日,記者走進泉州市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只見石斛披著厚厚的“棉被”,做好了過冬的準備。洛江區河市鎮干部正仔細察看種植基地作物的保溫防寒工作落實情況,并再三叮囑工作人員要實時關注天氣預報,預防大風揭膜或撕裂棚膜等情況發生,做好持續低溫天氣防御工作。
“由于往年沒有及時做好石斛防寒防凍工作,造成產量減少。今年有了政府工作人員的支持和指導,我們提前采購了稻草和塑料薄膜,為石斛防寒防凍防霜。等到開春回暖時,采購的稻草還可以用作肥料,促進石斛生長,提高土地產出率。”該公司農業部工作人員陳秋萍說道。
在河市鎮白洋村應急避災點,只見物資儲備室的貨架上擺滿了帳篷、棉服、毛毯等防寒物資。工作人員正對此次防寒物資進行清點及檢查,確保防寒物資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為了加強各村防寒物資的采購,我們將20萬元防寒抗旱補助經費,根據各應急避災點實際情況按需發放,充實防寒物資儲備,增強基層防災應對能力,切實滿足寒潮天氣防范應對工作需要。”河市鎮應急物資管理負責人林進展介紹,鎮里還組織人員走訪困難群眾,開展送溫暖行動,發放防寒物資1.5萬余元。
此外,洛江區各鄉鎮壓緊壓實寒潮低溫災害防御工作責任,走訪旅游企業,開展景區游樂設施、景區開放等情況排查,確保寒潮來襲期間旅游景點安全;加強對道路交通隱患的排查,確保道路安全暢通;嚴格執行村鎮兩級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和災情“零報告”制度,落實應急措施;利用鎮機關、各村的LED滾動屏幕及村廣播等傳播途徑,加大低溫寒潮天氣預警以及防寒防凍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災意識和抗災避災能力。(記者王金植 通訊員陳家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